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分析

2023-02-05 03:2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分析》,欢迎阅读!
弱势群体,公平,分析,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分析

作者:陈刚

来源:《卷宗》2019年第34

要:教育公平和弱势群体都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弱势群体理应获得教育公平。本文探讨了弱势群体在教育不公平上的表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弱势群体;教育公平

教育的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受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层面。受教育权利的平等相当于公民政治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我国已基本上做到了任何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在受教育机会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人群所获得的教育机会有很大差异。本人仅从弱势群体这一特定的阶层探讨我国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1 弱势群体在教育不公平上的表现

弱势群体通常是指由于某些障碍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经济生活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承担风险的脆弱性是其本质特征。弱势群体的不公平表现在社会诸多方面,教育的不公平就是其中之一。

1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首先,受先天素质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残疾儿童和女童在受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劣势。其次,受区域因素影响,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第三,受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其中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最为突出。另外,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以钱择校、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公等现象也直接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以及教学关系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其中教育经费是根本因素,它决定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好坏;教育费投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主要的还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由于经费的不足,相当多的地区还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另外,一刀切教育收费,致使很多的在校生,难以接受到平等的教育

3教育结果的不平等。主要是指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其所能够达到的基本水平,不能得到全面发展,不能保证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就社会弱势群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高考分数线地区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阶层的子女的成功机会、就业机会的不公平性等等问题。另外,一些民办高校或是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分数线较低但收费很高,贫困家庭的子女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弱势群体理应享受教育公平

1)弱势群体承担着更多的社会代价,理应享受公平待遇。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竞争中马太效应使得具有资金、权力、能力和地域等方面优势的人群,处于优势积累的有利地位,一旦第一步领先,便会步步领先;相反,缺乏资金、权力、能力和地域方面优势的,想改变自己处境非常之难。从理论上说,改革的社会代价应由全体社会成员来共同承担,但实际上往往是承受力最低的社会弱势群体承受了最大的改革风险冲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弱势群体比强势群体为改革付出更多的成本,理应获得公平的待遇。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对于改变社会弱者及其后代的贫困处境,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2)只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才能稳定发展。社会中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非常敏感,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稳定型的社会,更谈不上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数量过大的弱势群体也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不光是弱势群体得利,关系到整个社会是否得利。北大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曾针对近二百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说:如果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教育与公平的待遇,那么,不久的将来,在许多城市里,将会出现一支数量庞大的新文盲大军,他们从小在城市边缘生活,是在歧视与排挤中长大的城市二等公民,他们将形成新的严重社会隐患。妥善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 解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的策略

教育公平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保证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应针对造成弱势群体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

1)针对经济性的弱势群体。首先,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一个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同时打击侵害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行为。其次,改革投资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要解决基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尽快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应成为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第三,制订倾斜政策,设置专门机构。要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优惠政策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的政策制订和组织协调。比如要有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政策,有针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奖学金计划、助学贷款计划、特困生减免学费计划等等。

2)针对地区性的弱势群体。首先,调整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我们教育资源较多地投向了高等教育,较多地投向了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城市或城镇的学校,而且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包袱过重、效益不高等问题。应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進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调整收费政策,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并完善各种助学机制。再次,改革招生体制,缩小招生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取上的地区差异。在考虑专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坚决取消招生录取上的城乡、性别和身体缺陷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向落后地区倾斜,扩大招生范围,满足人们平等的教育需求和地区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最后,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整体优化、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目前的人才流动机制不利于教育的平衡发展,大部分优秀教师集中在城市或城镇。

3)针对流动性的弱势群体。首先,从根本上讲,应打破现行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的入学政策,实行适龄儿童按居住地原则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其次,公立学校要成为吸收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并建构公立学校内平等、无差别、无歧视的教育环境,消除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心理门坎。最后,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及灵活的管理办法,提供周到的学习服务。总之,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应适合我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新形势,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田宝军,智学,李长城.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211):78-80. [2]余秀兰.高教大众化需要关注弱势群体[J].教育发展研究.20021):37-38. [3]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2791dc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