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下惠的成语故事大全(2)

2023-04-01 13: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柳下惠的成语故事大全(2)》,欢迎阅读!
柳下惠,成语故事,大全,关于

关于柳下惠的成语故事大全(2)

柳下惠传授的退敌计谋说词字字在理,犹为匕首刺向齐孝公,不仅创造了“有恃无恐”的典故,而且为中国古代战争留下了“授词却敌”的传世佳话。

论祀守礼

主要见于《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有一年一只海鸟“居”飞到了鲁国,并且在东门外停留了三天。当时担任大夫的臧文仲觉得这是好的预兆,便下令让鲁国人祭祀它。柳下惠知道后说:“自古以来,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和有德行的人,像尧、舜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祭祀。而海鸟‘居’只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来,对人们并无功德,决定祭祀它,实在是不明智之举!”于是上书鲁王取消对“居”的祭祀。公元625年,祭祀太庙时夏父弗忌做为宗伯,他把鲁僖公的位次放在了鲁闵公前面,违背了“左昭右穆”的秩序,大夫臧文仲却不制止。已96岁的柳下惠不顾年老,仍然义正言辞的斥责他们的做法。柳下惠两次斥责祭祀不和礼法的故事就被后人称为论祀守礼。这两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后世儒家学派重视和推崇的原因。

伐国怀忧

主要见于《汉书》的记载。书中记载鲁国国君意欲出兵讨伐齐国,征求柳下惠的意见。柳下惠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回答:“不可。”随后柳下惠满怀忧虑,悲戚不安,心想:听说国君侵略他国,不会询问仁爱之人,这次为何问我呢?柳下惠虽立场坚定,仍因被问及而羞愧难当,更为鲁君不顾百姓生死,推崇武力欺诈而忧愤不已。柳下惠一直主张仁爱、和合,认为两国之间,无论强弱,都该睦邻友好,永不战争。鲁国一旦攻打齐国,必使两国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根本谈不上“仁爱”,而是害人杀人。无故害人杀人的战争就是不仁不义之战,势必为“仁人”所不齿。伐国怀忧充分彰显了柳下惠仁义爱民、以和为贵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儒家思想的源头,被孔子及其后人发扬光大,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断狱明道

主要见于《奏书》的记载。讲的是柳下惠为鲁国国君断狱的一个案例。一个佐丁偷了一斗粟,案值不过三钱,按照当时法律应该罚金一两。但是柳下惠建议鲁君对佐丁施以双重刑罚:先“完”后“为倡”。(即先剃光头后去做比低贱的“隶臣妾”还要低贱的下人。) 君接到柳下惠所报奏折后便问他:“这个案子的案值这么少,对他这样刑罚是不是太重了?”柳下惠回答说:“当初佐丁衣冠楚楚,案上放着册簿、文书,负责礼制管理,他竟干出偷盗勾当。这分明是‘盗名、欺上’,两者并论,理应重判为倡。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因此施以双重刑罚:先‘完’后‘为倡’。”鲁君听后认为很公正,称赞柳下惠量刑得当。

风化乡里

主要见于《孟子》的记载。孟子说:“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主为耻辱,也不因官小而不做。做官不隐藏自己的才能,坚持按自己的原则办事。不被重用不怨恨,穷困也不忧愁。与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也照样很愉悦地不忍离去。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就是赤身裸体在我旁边,对我又有什么污染呢?’所以,受柳下惠美德影响的人,胸襟狭隘的人也能变得心胸宽大起来,刻薄的人也能厚道起来。”

而明代人张岱《夜航船》却记载了一则这样的故事:“展禽者,少失父,与母居,佣工膳母;天多蚊,卧母床下,以身当之。”说的是柳下惠很小的时候失去父亲,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帮母亲干活还做饭给母亲吃。因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母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柳下惠总是赤身躺在母亲床下,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母亲。这个故事可视其为“恣蚊饱血”另一个版本了。另外,柳下邑的村民现在还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惯,据说是柳下惠母亲的生日是六月初六。每年这一天,柳下惠都要回到故里,为母亲祝寿。为了感谢乡邻,柳下惠都要请乡亲们吃当地一种特色面食炒面。不仅言传,而且身教,这是柳下惠风化乡里的魅力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4883e2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