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政治主张以什么为核心

2023-03-23 19: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的政治主张以什么为核心》,欢迎阅读!
孔子,主张,核心,政治,什么

孔子的政治主张以什么为核心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领域,形成以“仁”、“礼”为中心的政治主张。

孔子政治主张下的“仁”:仁者爱人。仁者的爱,是大爱,包含一切的美德。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善,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仁”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在享受到别人关爱帮助的同时,也要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回馈。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施仁的同时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好的事物或思想强加于人。

孔子政治主张下的“礼”:克己复礼。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在礼的范围内做规范的事,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有内涵的人。孔子的礼是多方面的,有对个人的礼,有对君臣的礼,又有对国家的礼。万变不离宗,礼先源自于对自身的要求及约束,只有约束小我才能进一步约束大我。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拯救和恢复西周的“礼”一直是他的梦想和追求。他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治人,以礼服人,反对“法治”,反对严苛的政治制度和各类刑法,他相信道德的力量比刑法更有说服力,更能使人民信服。德治的政治思想一直是孔子所推崇的。

孔子一生的道德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核心观点学说上,即“仁、礼”,行仁德遵礼教就是孔子完整的道德学说体系。孔子的道德学说主张“性善论”,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阴阳之道,继者善也,成者性也”的基础上,在天道和地道之间,主张人道行中庸之道。

孔子的“仁”主要是针对人道思想精神,孔子的“礼”主要是体现在礼制教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秩序和制度。人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人道主义思想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秩序;制度则是社会长久稳定的基础,没有一个适宜的制度社会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动态不安,这不符合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利益。孔子的“仁、礼”思想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研究精华。 孔子道德思想中的最高成就就是“大同”思想,所谓的“大同世界”。在孔子想象中的这个世界,人们不止爱自己,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兄妹父母,家庭朋友。而且还爱世上的每一个人,关心所有的人。天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身强体壮,还是老幼残废,都能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幸福。社会上没有罪恶,只有幸福美满。人人友爱,天下为公。

孔子这个人,他授课跟如今的授课方式完全不一样,他随堂而坐,学生就围绕着他,肆意的找一个话题就开始授课。更为不同的是,他常常带着学生外出游走,从中讲述道理,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有一天,孔子带着几名学生外出讲学,一路上走累了,就走进了一个村子,想要在一片树荫下歇息会,准备吃一点干粮和喝点水,来缓解疲惫。不料,孔子的马不知为何,直接挣脱了缰绳,往别人的庄稼地里肆意的踩踏,使那个农民的麦苗受到了损失,于是,那个庄稼地的农民勒住暴躁的马,将马给扣留了下来。

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我们肯定知道子贡,作为他得意的学生,一向能言善辩。于是,他自发的想去说服那个农民,想要让他放回自己的马,然而他说话很文绉绉,说了那么多,那个农民一句话也听不懂,只知道他在说大道理,跟自己没啥关系,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正在此时,孔子新收的一名学生,论才识和能力,肯定是远远不如子贡,但是他跟孔子说,他也想要前去试一试。于是,他到了农民的面前,不像子贡说话那么文绉绉,先是跟农民笑了一下,说:“我在南边种地,而你在北方种地,咱们两个人种地的地方都很近,今天我的马践踏了你的庄稼,搞不好明天你的牛就来我的庄稼吃庄稼。因此,你说我们两个是不是应该彼此谅解呢。”

他的这些话,农民听进去了,觉得甚是有道理,因此,责怪的怒火都降下来了,把马还给了孔子。还跟周围的农民说:“你看整这个人说话就中听,之前那个说的都是什么啊,不中听。”

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孔子也不放过,就会跟自己的弟子们讲解道理,讲述做人的道理。跟他们说说话得看对象,而不是见一个都是那么一套,不然你再怎么善辩,那个人不理睬你,也是白搭。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627be8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