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政治主张

2023-04-20 15:05: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的政治主张》,欢迎阅读!
孟子,主张,政治

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虽然其思想传承自孟子,但是在他这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子“论而不述”《论语》一书只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其言论而成,故而整体看上去较为松散,其主张也是从只言片语中概括所得。《孟子》一书中关于孟子的思想主张则阐述的颇有条理。大体脉络被后世归为“内圣外王”。其中“外王”便具体表现为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认为君王想要统一八荒六合唯有实行仁政,进而以王道雄踞天下。而仁政则必须有民本思想作为依托才能“得民心者的天下”这种脉络便可归结为“民本”——“仁政”——“王道” 民本思想是贯穿于梦之思想主张中的一条主线。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兵祸连结,人民深受其苦,民不聊生。在这种兵祸连连的状态下,统治者只顾争城夺地,不顾百姓死活。“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孟子·梁惠土上》)在这种大背景下,孟子提出“以民为本”无疑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民归之,如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孟子.梁感王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故而,民本思想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仁政学的革本内容之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保民”“养民”和“教民”是孟子提出的施行仁政的具体纲领。 孟子所说的“保民”,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要求减轻刑罚和赋税。孟子对人民的苦难充满同情。“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公孙丑上》;二是坚决反对兼并战争。对于连绵不断的战争,孟子评价说:“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尽心下》

“养民”,主要是指国君应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人民生活富足,从根本上解决了生计问题,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和富强。发展农业生产是孟子考虑的一个为了实现“养民”的重要目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之所以主张“制民之产”,关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为了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而这正是王道之治的开始。 “教民”,即对人民施行教化,也是仁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孟子而言,人民生活富足后,“教民”是统治者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否则“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所谓“教民”是让人民普遍佛得封建伦理道德礼仪。从个人角度来讲,教育是保证人有别于禽兽的重要手段: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保证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举。.正因为如此,孟子格外重视对民众的教育。他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对于父母孟子也提出过相同的命题,认为赡养父母不如敬重父母得体,这是区分养禽兽和善待父母的重大区别。

“王道”的提出亦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延伸。初秋战国诸侯争霸,孔子主张用“礼”“仁”建立等级制度,效仿周公。但这与新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乱世争霸的大格局明显是不相配套的,在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纳后隐退乡野。孟子提出的“王道”,是对儒家理想国度的一种唯美描述,区别于武力征服的霸道依靠道德实行仁政统一的是“王道”“王道”的高妙之处在于“以德服人”,使天下人衷心悦服。所以,孟子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提倡“王道”,相反,他把“以力假仁者”称为“霸道”。反对“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的兼并战争,认为这是“驭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梁惠王上》)。实行王道得民心,进而称霸天下,这属于孟子政治主张中的最高理想,谓之“仁者无敌”

孟子的政治主张较之孔子的德政思想明显是有所进步的。虽然二者在根本上殊途同归,但是在动乱时代称霸诸侯的诱惑是谁都无法逃避的。孟子的高明之处便是将王道作为一个


“乌托邦式”诱饵,以其博学强制与精妙的口才将民本、仁政与王道三个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让人叹服。在战国时期孟子的政治主张虽被诸王所理解,但接受者却寥寥无几,可见孟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空想性,还是存在诸多不足的。这些得失在时代的流传中被不断继承与发展,并得以完善,在荀子那里,就已达到了空前的完善,儒法并重成了以后各个朝代的传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88f575a26925c52cc5bf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