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沟村调研报告

2022-04-24 04:2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拐沟村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沟村,调研报告

拐沟村调研报告

(一)贫穷落后的居住环境是制约拐沟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拐沟村人民群众大多生活居住在山大沟深的沟底和山上、半山上,道路交通不便,群众文化精神生活落后,经济意识不强,小富即安,温饱而足。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进取精神不强,见小利而不顾大局,缺乏一种长期发展的全局观念。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一是土壤贫瘠,导致土地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农业生产:二是自然灾害频繁,如山洪、干旱、冰雹、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农民抵御灾害的能力却相当差。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也是制约脱贫致富的根本因素之一

拐沟村由于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若干原因,造成了农村绝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加之一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去了,把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里,很难承担起脱贫致富、改善生存环境的重担。一方面,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彻,期望值不高,思想要求不迫切。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家庭,通过近几年来党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刚好解决了温饱生活,富裕家庭并不多,自身积累少,发展能力弱,存在着明显的依赖心理。往往出现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当做是政府部门的事,领导干部的事,等待观望多,主动投资投劳少。此外,当前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大多实行“输血式扶贫”,很少培养农民的自身造血功能。就农业科技培训这一块来说,农民培训机制不健全,而且培训方式方法也不太符合当前农民文化素质现状,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品与当前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更为严重的是,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冲击下,农村家庭大批孩子初中毕业后(或者未毕业)不是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劳动,就是主动放弃学业,加入到外出打工者的行列,不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如此发展,又怎么能够适应当前脱贫致富的目标要求呢? (三)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拐沟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若要富先修路,道路不通,农产品卖不到一个好的价钱。仅靠人背马驮,很难实现增产又增收的宏伟目标。一些村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简陋不完善,有些村甚至连什么水利设施都没有,再加之,缺乏水源,土地只有靠天吃饭,遇到大旱,便颗粒无收,一家人辛辛苦苦耕作一年,连基本口粮都无法解决,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谈何容易?一些村组,至今还没有用上生活照明电,更没有看上电视。因此,拐沟村开展脱贫致富,要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水、电、路为“切入点”,这是拐沟村脱贫致富的基本前提,也是工作的基础。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影响着拐沟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拐沟村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有一部分来自于经济林果业。不论是种植业、畜牧业,还是经济林果业,从其生产方式来看,都比较粗放,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低,大部分农产品以自食为主,农民群众很难实现增收目标。

(五)拐沟村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社会保障的普及

由于地处拐沟交通不便,村卫生室形同虚设。相关的医保、社保社会服务化体系没有完善,群众无钱治病,即便生病了,依然严重存在着“看病贵、看病难”。农民一些轻微的感冒等疾病都要跑到镇上来买药,治病,无形中增加了看病的费用。再加上一些群众参加医保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只是硬撑着,以至于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去年我镇开展的“新农合”医疗保险费收缴过程中,拐沟村群众普遍反映“白交钱、无享受”。因此,突出表现了收款比较艰难。在部分的村组,甚至有人说:参加“新农合还不如买酒喝”。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落后的群众观念。 (六)法制观念薄弱,文明程度低。

由于拐沟村群众存在严重的看书难、看电视难、收听广播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


上听鸡鸣、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狂”,这便是拐沟村文化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媒体传播少,造成了拐沟群众法盲多,动员群众到川道村发展高效农业生产十分困难。相反,一部分群众却又要偏偏对着干,专门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如隐蔽性地偷牧、夜牧等。另一方面,使封建迷信思想有了可乘之机。有些农户还时而有参加“门徒会”等非法邪教组织现象。个别文化素质低的群众不顾吃、不顾穿,也不顾家庭的友好和睦,赌博成风,嗜酒如命,好吃懒做,以

“二干子”的形象自居,不行好事,专给政府添麻烦,调唆纠集群众闹事等,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二、拐沟村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原则与对策 (一)拐沟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致富应把握的原则

拐沟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多,难度大,要在摸清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找准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把握“支撑点”,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争取通过几年的时间,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使拐沟村村容村貌有一个较大的变化。总体来看,一定要正视拐沟村的现实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拐沟村的特色。一是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打包大揽;二是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拐沟村各项建设工作。制定村级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式工程;三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要尊重现实、尊重农民的意愿,根据村上的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建设模式上,要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拐沟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相互兼顾,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遵循渐进,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而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求急功近利,也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搞。

(二)拐沟村脱贫致富和改善基础设施应采取的措施 1、脱贫致富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

1)改建农村水利设施。对拐沟村人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的解决,镇政府协调由上级有关部门免费给予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架电、打机井、建水池、铺设管道等。

2)改造基本农田。要加大对拐沟村的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切实开展“坡改梯、旱改水”工程,保证拐沟村人均达到1亩高产农田。 3)改造农民住房。要紧紧抓住“贫困山区移民安居工程”,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农民自力更生,国家财政补助,大力进行农民住房改造。 4)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是要做好“三改”,即改厕、改厨、改圈。有条件的家庭,要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尽可能做到人畜分居。要发动群众建沼气池,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程度。 总之,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致富的前提,也是工作的基础。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最好以整村推进项目为依托,进行全面实施和整体推进。

2、抓好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拐沟村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就要树立一种“没有新型农民就不能脱贫致富”的理念,要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以村委会为单位,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并以此为阵地,通过反复开展培训,着实宣传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一种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培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或是聘请技术员到村上开展现场授课,对农民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能培训。促使年满18岁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能够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的就业技能,从而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找准拐沟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着力点” 农民脱贫致富就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放在首位,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1)当前,拐沟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观念,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洋芋、红小豆、中药材)做大做强或引导农民到川道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林业(经济林果业):一是要在旧园的改造上下功夫;二是努力推进退耕还林,尽快出成效、出效益;三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一发展机遇,着力推广较适宜的山桃、山杏、核桃等经济林果,逐步实现荒山绿化,果树成林,环境优美的拐沟村。

3)畜牧业:充分发挥拐沟村杂粮多的优势,以大力发展肉质鲜嫩无公害的土猪、土鸡为主的养殖业。

4、狠抓农村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素质是拐沟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目前,拐沟村仍然是以单一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农业生产单一化、分散化的特点依旧没有改变。要打破这种格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关系,我们必须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思维不断深化和探索各种改革,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以便适应推进拐沟村建设的步伐。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本人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以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占领农村阵地,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支持移风易俗,励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利用拐沟村人种植洋芋、豆类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增加科技投入,做大做强传统作物产业;利用农民种小杂粮的优势,大力发展土猪土鸡养殖,使其形成规模化养殖,为拐沟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项目,帮助农民“打市场”。依靠好的市场带动此项产业发展。三是发动群众,认真做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庭院美化、植树造林工作,切实改善生态、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四是要坚决打击非法放牧、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坚决抵制非法邪教组织入侵,净化生活环境。五是镇政府要加大对五保户、特困户和受灾群众等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 综上所述,拐沟村建设困难与问题同在,发展与机遇并存。通过分析困难,找准问题的根结,从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抓住发展的大机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依靠政策优势,打牢基础,挖掘资源,开发潜力,动员拐沟村群众力量,积极配合镇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使拐沟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全面扎实推进拐沟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6364d476a20029bd642d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