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

2022-07-21 03:2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欢迎阅读!
学习体会,疏导,心理问题,小学生,常见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

小学教育实践中,我作为一名普通科任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和交流,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总会或多或少有少部分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给他们排解烦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疏导我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小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某一时间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师不单单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学习疲劳表现:长时间紧张学习后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习疲劳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小学生对厌学也有一定的出现,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则表现为有意的逃课,甚至辍学。

还有许多的学生有着暴躁心理,遇事沉不住气,好发急,不能控制情感,易激动,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

更有学生有着品德不良的表现: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如偷窃、打架、斗殴等。这类学生虽然在学生中只占极少数,但是他们危害大、影响面广,往往具有蔓延作用,给学校教育和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


至成为社会秩序的不安全因素。

我认为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来自小学生自身的遗传因素2、气质类型的不同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4、来自家庭的因素5、学习负担过重6、教师教育方法失当7、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


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小学生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多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学校要多渠道狠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要争取社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

总之,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与矫正,预防为主,矫治为辅,防患于未然,治未病之病。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教育规律,钻研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特点,寓育人教人于教书之中,无论你所处学校的哪一个岗位,都有责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7e5f575a8102d276a22f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