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和近》教案

2022-05-28 12: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远和近》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

《远和近》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顾城简况,掌握《远和近》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远和近》的创作背景及其朦胧诗特点。 一、作者:顾城(19561993

祖籍上海,出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亲顾工在山东一个农场下放。1974年回京后,当过木工、搬运工、借调编辑等。1980年待业。1971年创作《生命幻想曲》,1977年发表诗作。“朦胧诗”的主要诗人之一,被称为童话诗人。主要诗集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银》、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1988年赴新西兰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后辞职隐居新西兰激流岛。19939月因恋情受挫在新西兰寓所杀妻后自缢。死后其绝命书《英儿》出版,其人、其作、其事曾在诗界引起热烈论争。 二、内容分析

作者自述:“对于解释自己的诗,似乎是不需要的。因为有我个想法,认为诗并不是考古。读者只要能从诗中,找到一些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或者感到美,似乎就够了,不必去力求理解作者的愿意。”(《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星星》198110期) 这首短诗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意象的朦胧给我们的阐释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审美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感悟去解读它。

1、表现了少男少女初恋时的敏感和忧郁(爱情诗,心理情绪) ①作品中三个物象即你、我、云之间构成了微妙的关系,我即顾城,而你的性别在文本中无法确定,如若是女性,那就可以确认为爱情诗。

②小诗侧重表现的是“我”的主观感受,其一是我的敏感,自己很在意对方的态度,甚至连云都忌妒,典型的是初恋时的复杂心态。 其二是忧郁、淡淡的悲凉、失落。自己整个地爱对方,但对方是否


以同样的热情来回应呢?自己缺少自信。而且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你看我时很远”。

2、大劫之后人际的隔漠疏远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①作者自云:……远和近……这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 ②作品中三个物象之间构成两种关系即“我”与“你”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你”和“云”之间的人与自然之关系,作品通过两种距离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转换、对比而阐明自己的情感取向。 ③背景材料

A 顾城少年即随父沦入社会底层,深知特定时代社会的荒谬和世态之炎凉,构成了厌弃人际关系的社会基础。

B 诗友舒婷称为“童话诗人”:“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一个没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C 个人归宿,后在异乡归隐激流岛中的山林,将童话由诗中、心中推向现实,以至于在童话破碎后真的走向了天国。 ④以诗解诗

A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B 《风偷去了我们的桨》:“……一阵风,温和地,偷走了我们的桨/墨绿色的湖水,玩笑地闪光……”

C 《水乡——赠X》:“清明/淡紫色的风/颤动着——/去了繁杂、喧嚷/……我走来,轻轻的/带着湿润的影子/鲜黄的油菜/蒲公英、小鹅/偷藏起/我的脚印。” 3、展示了人与人之间远和近的人生哲理。

两种距离的转换颇有哲理:即本来远的变近了,本来近的又变远了。人与人之间亦然,如血缘关系亲者,会隔漠,仇视乃至残杀,而素昧平生者有时却相见恨晚。 三、艺术分析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内涵的多面,源于象征,象征与比喻不同之处,即在于它是多义而模糊不确定的。

作品的云,既可作具体之云,又可解为大自然,也可认为是自由、理想之象征。

2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对比反差带来了节奏的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8bda69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