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教案 新人教版

2022-10-22 01:01: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教案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人教,教案,选择

4 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章、节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第一单元

课时

2 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未选择的路》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三、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自己读。 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 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 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 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 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教师复备




4、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 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5.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6.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五、拓展思维训练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板书: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反思



授课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b8f6f44b35eefdc9d333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