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2023-03-28 04:3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欢迎阅读!
中班,告状,幼儿,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作者:张雁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3

要:本文是关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本文从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入手,分析总结了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向老师寻求帮助,报复心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四个心理特点。并为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行为;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必要时冷处理。 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57-01 1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关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我国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学者赵亚研究发现,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属于之一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不同活动类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幼儿告状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幼儿告状行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除了赵亚的这些研究发现,笔者通过研究也发现中班幼儿的几个告状行为特点: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向老师寻求帮助,报复心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四个特点,具体如下: 1.1 为引起他人的注意

对于幼儿中班幼儿的告状表现特点,有关学者姚怀莲认为: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开始从为我为他发展,他们都特别注意表现自己,其告状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特别是老师的注意。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幼儿来告状:小红抢了小明的东西拉!”“小华把水倒在了地上!”“小花把小华推倒拉!其实他们只要求我们老师面对于他们的告状表达出注意了的意思,比如点点头说:知道了,他们就会心满意足的走开了,这些情况下的告状幼儿都是幼儿为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发生的。 1.2 向教师寻求帮助

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很弱,情绪的控制能力也还不够,当他们遇到冲突或者困难时,处理冲突的能力还不足,因此常常不知所措,他们很容易感到伤心委屈,此时幼儿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保护和安慰,而老师则是幼儿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最可依赖的对象,他们就会通过向老师告状来诉说苦恼,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1.3 报复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不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经常问题不断,由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问题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幼儿也经常因为这些小问题对方怀恨在心,产生报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做了些不符合规范的错事后就会立马跑去老师那告状,试图让老师对此幼儿进行批评或者惩罚,从而让自己得到报复的快感。 1.4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中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不足,主要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对于幼儿的评价对于幼儿而言至关重要。幼儿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来肯定自己,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赏,幼儿在自己表现优异时希望老师能注意到并且对自己表示赞赏。当老师没注意到时,幼儿则会不择手段让老师注意到。 2 教师的指导策略

在生活中,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对幼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正确教育导与否尤其重要。我国有关学者高鹏飞对此提出了一些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时应重视。教师要对告状的内容加以分析,了解幼儿在注意哪些问题,为下一步教育制定计划,提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告状的动机,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做出不同的处理。教师要分析被告行为的表现,加强个别教育。教师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这些指导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好策略。

笔者在幼儿园的实践后也研究总结了几点教师的指导策略: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行为;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必要时冷处理。具体如下: 2.1 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在中班阶段尤其爱告状,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们不能对此感到厌烦,因为某种层面来说幼儿的告状行为其实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对于幼儿的告状我们首先不能让幼儿感觉到压力,在幼儿向教师告状时,教师可以用目光、表情、身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表达自己对幼儿的关心,让幼儿保持自然状态。先不管幼儿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倾听,不能边倾听时边批判,通过倾听来分析问题所在。教师重视了幼儿的告状行为,面对幼儿的告状认真倾听对待,教师才能更好的对幼儿加以正确的引导。

2.2 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教师可以试图通过让幼儿观摩电视或者一些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看电视和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评价下所看到的人物的一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是否正确,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让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有利于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教师还可以围绕主题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幼儿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办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活动后,教师可以帮幼儿总结一些提到的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给幼儿些能处理好问题的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如教给幼儿学会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用语或者学会与人沟通协商等。让孩子懂得要与人为善,和谐友好相处,相互宽容。 2.3 必要时冷处理

冷处理是指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不给予马上回应,而不是对幼儿的告状置之不理。当幼儿情绪很冲动不稳定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试图平复幼儿的情绪,用目光或者抚摸让幼儿情绪平静下来,然后用和蔼的语气跟幼儿交流发生了什么事,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于一些怀有报复心理的告状,教师可以先不加理睬,然后引导幼儿知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再对其告状加以分析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赵亚.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07,(9. [2] 姚怀莲.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2ee5d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