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与河海大学

2022-03-28 22:5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仪祉与河海大学》,欢迎阅读!
河海大学,李仪祉

李仪祉与河海大学

作者:暂无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第6



刘顺 汪倩秋 王泽华

走进河海大学,郁郁葱葱的校园里伫立着一组华夏水利先贤颂青铜雕像。绿树掩映中,大禹、李冰父子、王景、郭守敬、李仪祉注视着过往穿梭的学子们。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者和开拓者,100年前,李仪祉心系国家发展,远赴德国学习水利,学成回国后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的前身),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第一位教务长,拉开了治水报国的历史帷幕。

李仪祉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学,曾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执教8年,培养了一大批水利专业高等人才。李仪祉亲自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培养,先后参与创办了多所学校,开创了我国现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为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心系国家发展,参与河海大学创办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内忧外患,江河失修,洪旱灾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全国富庶地区的黄淮平原上,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严重破坏了水系,每年的水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在中国灾害频繁、工程科学技术落后的大背景下,许多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纷纷兴办学校,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培养各种实用专业人才。

19097月,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风潮下,李仪祉受西潼铁路筹备处的派遣,前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铁路和水利。留学期间,李仪祉和同学相继考察了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的水库、水电站等各项设施,看着欧洲各国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再联想到祖国虽有长江、黄河等丰富的水利资源,却因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患肆虐、干旱时有发生,家乡父老乡亲常常求神盼雨,心怀救国梦的李仪祉深深感受到了身上肩负的重任,废寝忘食地学习,一心想要像大禹一样,修复河堤,治水保家,改变中国水利的落后面貌。

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4岁的李仪祉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学成回国。由于陕西局势动荡,财政困难,无法兴修水利,刚回国的李仪祉难以实现兴水富民救国的愿望,时常感到痛惜。这一年,时任北洋政府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奔走呼号,力主导淮,但又苦无水利专门的技术人才为助,导淮工程举步维艰。为了给导淮和其他水利事业培养人才,张謇很快决定在南京创办我国第一所高等水利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并得到当时中央政府的批准。

李仪祉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他认为“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大业,首先要培养专门人才”。191532日,李仪祉应张謇的聘请,担任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教务长兼教授。与此同时,黄炎培、沈恩孚被聘作筹备处主任,许肇南任校务主任,许炳坤、林大同、丁紫芳任评议,共同参与创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15315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举行了开校典礼,张謇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开校典礼。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为自辛亥革命后,江苏地区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肩负着治水救国的使命担当,在黄炎培、沈恩孚、许肇南、李仪祉等人的齐心努力下,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c7e8cd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