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2022-04-01 06:2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欢迎阅读!
应运,研究,量化,教育学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运用

摘要:我们知道质性研究多用于社会学科中,量化研究多用于自然学科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化研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文学科,例如在心里学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的运用,用智力量表来测量人得智力,调查问卷来调查人得行为等等。社会学科中如何看待如何看待量化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概念界定

质性研究是不同于统计强调量化的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常用于社会科学教育学等领域.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田野调查,民族志,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焦点团体,行动研究等等。目前质性研究已跨出原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上。

对于量化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将问题和现象用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分析、考察、解释。其实质就是用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是把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每一个数学符号、达式和推理都具有教育的意义。还有人认为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的研”),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学统计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质量研究的差异

质性研究或量化研究各有其发展之传统,虽说量化研究受到实证主义影响

甚深,早期质性研究事实上亦有实证意味甚浓的作品。但一般而言,质性研究较重情景的研究,重视人们意义的建构与情境脉络的影响,以及研究本身含涉的价值;而量化研究侧重变项的控制,重点在探索变项间的关系,甚至进行预测,并强调价值中立等。进一步而言,质性与量化研究概有以下重要的分歧点:

1.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影响。质性研究发展至今,虽十分具有人文气息,着重多重声音的呈现,以及历史与社会脉络下事件如何展现其意义等,然究其缘起,质性研究可以说是在实证主义的典范下被定义的,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一直影响着质性研究。早期的人类学家,进入田野研究“他者通常通常是国外陌生的他人,所致力的是作品呈现可信的诠释。而在二十世纪中期,亦有一些质性研究者,使用统计数字报道参与观察的发现,至于GlaserStrauss StrassCorbin所发展的扎根理论法,更是实证主义典范的产物。虽是如此,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毕竟有所不同,质性研究也应用统计,唯诚如SindlerSpradley所言,量化研究在扩充一些资料的种类与诠释;而质性研究者不会像量化研究者使用多复杂统计方式,并以之作为内容撰写的主体。

2.自然研究的探索。对于科学实证典范的反动,质性研究者强调在不加任何控制下的情景下进行研究,因此,既使早期具有客观色彩的人类学者,亦走向自然,做其田野研究。相对而言,量化研究者将社会现象化约为所探讨的研究变相,并发展工具进行变相的测量,一理清变相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意见调查亦可能在自然情景中尽行,但为使变相间因果关系得以呈现,研究者必须对实验情景加以控制,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人为干预在量化研究中被肯定。

3.价值的涉入。客观中立被量化奉为圭臬,个人价值观在研究过程中是不容易涉入的,故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必须保持梳理,小心维护研究现场不被破坏,以便找寻那外在社会真实。价值中立有一段时间亦受到质性学者的重视,因为早期西方人类学家异文化田野所完成的作品,被评击充满白人中产阶级的偏见,因此,如何不涉入主观价值,曾是人类学者反思的议题。然而,人们绝不可能不带任何的先前理解进行研究,就如Peshkin所言的“去除主观性,我并非成为一个价值中立的参与者,而是一个脑袋空无一物之人”既然价值无法不涉入,研究者无法自外于理解的过程,那么研究者就把自己当做反省的对象,故后来质性研究者对于“我”如何在研究中现身,以及“我如何影响经验的捕捉和诠释,有过十分认真的思索。

4.个人观点的捕捉。量化研究的资料收集,常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意见态度或知识的测量,故对于个人观点亦有所捕捉,然受限于工具,无法深入了解主体想法。质性研究者采访谈与观察,以平等关系进入研究参与者的生活世界,访谈的进行不若量化传统的方式,将一问一答视为刺激与反应的机械化历程。访谈是受访者和访谈者共同配合的过程。



三在教育学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1教育学科中平衡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我们都知道质性研究在社会学科中运用较多,而量化研究多运用于自然学科。也就是质性研究在人文学科运用较广泛而量化研究在自然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运用较广泛。近几年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量化研究要有一定的合理度,并不是都能应用社会学科,同时在社会学科中,也不要重质性研究轻量化研究,让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社会学科的运用中平衡起来。这样就做到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我们在社会学科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就应该看到一枚硬币两个面,合理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最重要。

2.在教育学科中量化研究不是越精确越好。例如在高考我们来分析学生的成绩,我们把它量化到一分,考到五百分的可以上大学,考到四百九十九的就不能上大学,同样是这两位同学,我们就从分数能看到两位同学的能力区别了,们应该还得考虑到其他以外的因数。社会学科中不是量化研究越精确越好。心里学中我们也不能运一个非常精确智力量表分数来智力的好坏,这样会对人的智利的认识是不够的,我们知道人的智利是多方面,这方面没有天赋,并不代表别的方面没有天赋。加德纳多元智力论就很好的告诉我们这些。我们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不能运很精确的量化来衡量,我们应该做到合理运用量化研究,这样就能很好让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3数量的敲定不是数量化的问题,量化规定是质的东西。社会学科的研究中数量的敲定不是数量化的问题,其实量化规定是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例如一米有多少厘米,一平方公里有多少里,其实这是一个质性的规定,是一个人为性的规定。这些我们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我们不能把它看做是量化研究,这是质的规定。因此一种在社会科学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质性研究是一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质性研究一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意义乃是她根本的问题。质性研究在尽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四总结。

教育学科中我们如何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概念,以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最后谈论在社会学科中对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几点看法。

参考文献: 潘慧玲主编《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ee3dde767f5acfa0c7cd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