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观后感

2023-04-24 18:0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二怒汉》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十二

《十二怒汉》观后感

《十二怒汉》这部电影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亨利方达、李科布、马丁尔萨姆等主演,讲述了在法庭上,一位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由十二个人最后审判他是否有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十二怒汉观后感2000字欣赏。

看《十二怒汉》的过程中,我不停在思考,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的用意何在,是希望我们借这部电影思考如何在群体生活中保持独立理智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在组织管理中如何进行科学而理性地决策,又或是在社会中如何推行有效的民主制度?围绕一个贫民窟少年的血案,电影的135分钟大量时间都是在一间闷热的会议室进行的交错对话,给我带来的是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从制度角度看个体与群体

一部1957年拍摄的电影,我想放在现在仍然会重复这样的场景和对话。随着碎片化信息的涌入和大部分人对有效信息筛选和组织能力的不足,人们的主观印象和偏见渗透到几乎每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细节里。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听见的,就像片中开篇大部分人对嫌疑犯的推测都基于对贫民窟、不良少年的刻板印象,而草率地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电影的妙处在于将12个人关在一个会议室里,让他们彼此进行逻辑质疑和讨论――很快,一个成长于贫民窟的人就反驳了他们的主观臆断。不要从别人的嘴里认识世界。

如果先投票再进行讨论,会不会受别人的投票影响自己下一轮的投票?群体的大部分一致往往会使个体质疑自己的决策――这需要个体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判断能力;那么如果先讨论再进行投票又会不会因为别人的观点,影响自己的投?不同的个体意见的不一致如何达成最终群体的统一――这取决于群体的责任意识和一致对真理的尊重,绝对不是因为一场比赛或一场闷热的雨就应该仓促结束的审议。

所以,理性地看,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有可能挽回一个少年性命地是因为在这个会议室里建立了一套制度,一套规避了个体偏见和群体不理性的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坏人可以退下去,坏的制度好人都无法站出来。

当然,每个制度都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以一个大的基数去减少群体性错误的偏差(这是我觉得的大多数“民主”能实现的)。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一出好戏》,讲的就是群体对于个体,或者说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让我想到路西法效应――就是一个环境情境对于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恶劣的环境下,好人也变成恶人。只有在一个受到保护的制度里,一位有独立思想且能够坚持自我的人,才能理性地讲事实、说道理,不受情绪影响,不受权威压迫。


二、从管理角度看的个人与组织

经常有关于人治还是制度治理的争论,建立一个好的制度考验管理者对公平、公开、公正的追求,也考验其胸怀和智慧。《十二怒汉》通过戏剧化的一层又一层细节的剖析,一次又一次观点的冲突,也将两个对立群体不断打断再重组。起初的对立是观点的对立,然后是理性思维的逐渐合理到接纳,再到思维模式的对立,经过反复考量证据的可信度后,直到最后那个才被说服的人,在我看已经无关对错和是非,而是人性的对立――这与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又何其相似!

片中有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来到这里是肩负责任,而不是只是吵架和通知。十二位怒汉,好像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愤怒的故事,影响着他们的决策。那唯一一位坚持自己观点的人,确实给管理者现场演示了:如何让大家接纳自己的.建议、如何在少数的场景中说服大多数、如何让自己的决策变成大家的决策,也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其实大多数人的观点是很容易改变的,如何去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因具体情境而定,也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在工作的经历里,也曾遇到过不同类型的决策者,有武断型的:一言堂自己拍板,有狡猾型的怕担责任者:共同签字共同决策,也有智慧型的:一票否决制和多数肯定制。在这里,我倒觉得每一种类型的管理者其实都无所谓对错,放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都有其权力的发挥作用。电影给我提供了一种思路,是如何逐渐争取小部分,扩大阵营以后再争取大部分。

三、从政治角度看的公民与社会

《十二怒汉》通过一个案子,以陪审团制度如何审案,充分展示了民主的意义。政治其实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一个被偏见影响的公民,在无人伸张正义的时候可能影响的是群体的失智甚至社会最终的走向。今天被冤枉的可能是一个贫民窟的劣迹斑斑的儿童,明天可能就是在文革中受到挤压的知识分子,历史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和故事。

美国的公民权利一直受到尊重。但,民主是如何推行的则更值得深思。 记得以前看刘瑜的《民主的细节》,里面有几个观点使我印象较为深刻:民主并非完美,过分民主可能会导致“过度防御”,决策时间过长;民主需要不停地使用它,激活它。《十二怒汉》用民主中的冲突来阐述如何使用民主、激活民主,这才是我们并非盲目高喊民主口号,真正寻找到适合我们的意识形态该思考的。

四、关于现实应用的几点思考

回归到现实中,电影固然揭示了很多值得更深程度思考的点,然而如何从制度、管理、政治角度来推行这样的制度值得人琢磨,也许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考虑如何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1c233f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