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2023-01-06 16:0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语文,统编,上册,教案,园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语文要素】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语文要素】 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重难点)

一、交流平台: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1.围绕“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

2)思考:这些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呼应,强调了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用了问句和排比来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了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2.围绕学过的课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开头和结尾,在班里大声地朗读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


2)交流: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作用。 3.围绕自己习作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在小组里,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或是有待改善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同学听听。 2)交流:谁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3)修改自己的开头或结尾。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

1.先读诗句,再填表格。 1)课件出示: 诗句/品格和志向

2)学生自己读书上的三句诗,想想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志向,然后在全班交流。

预设1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预设2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情操。

预设3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尚品格。

2.创设情境,将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怀运用到生活之中。

1)教师出示一些事物的图片,如蝉、蜜蜂、松树等,请学生说说能想到的诗句。 2)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诗句,组织学生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品格和志向? 3.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美好情感。 1)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们赞美的人? 2)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赞美他们? 预设:

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农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重难点) 2.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一、词句段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6180d0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