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张敬忠《边词》诗歌鉴赏

2022-10-01 01: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鉴赏张敬忠《边词》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鉴赏,张敬,唐诗,诗歌,边词》

唐诗鉴赏张敬忠?边词?诗歌鉴赏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大知名的诗人 ,?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张仁愿传?记载 ,中宗神龙三年〔707 ,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 ,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这首?边词? ,大约就是他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首句中的“五原〞 ,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 ,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 ,北临大碛 ,气候严寒 ,风物荒凉 ,春色姗姗来迟 ,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 ,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 ,而且说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这一句是全篇总冒 ,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二月垂杨未挂丝。〞仲春二月 ,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 ,春光烂漫 ,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 ,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 ,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 ,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 ,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 ,几株垂柳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 ,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 ,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 ,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 ,

1 / 3


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 ,长安花落 ,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 ,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 ,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 ,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 ,而皇都长安 ,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 ,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 ,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 ,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思念。

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 ,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 ,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 ,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 ,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 ,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 ,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 ,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 ,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 ,纵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这样沉重的叹息。刘永济说:“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比照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 ,且语意和平 ,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唐人绝句精华?。这是深解诗味的精到评论。沈德潜评道:“不须用意。〞〔?唐诗别裁?〕说的也正是此诗于不经意中见诗人气度与时代风神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对照起来读 ,便不难发现它们的声息相通之处:尽管都写了边地的荒寒 ,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在这一点上 ,?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这首诗散起对结 ,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 ,是典型的“初唐标格〞。这种格式 ,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局限 ,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 ,致自然流动 ,音律和婉安恬 ,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 ,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特

2 / 3


别是三四两句 ,在“河畔

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 ,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照应 ,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风格。“治世之音安以乐〞〔?毛诗序? ,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妨说 ,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结合。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7bb24e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