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四决-天泉论道

2022-05-08 03:11: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学四决-天泉论道》,欢迎阅读!
天泉,论道



心学四决—天泉论道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结发妻子褚夫人离开了人世,王阳明心中非常得伤感,以前在外为官居无定所,为朝廷与百姓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好不容易夫妻团聚了,王阳明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学上,妻子突然地离去让王阳明好些时间郁郁寡闻。不知不觉王阳明在故乡讲学已有三年,根据朝廷规定三年丁忧之后便可以重新入仕为国效力,由于以前在北京讲学积攒了丰厚的人脉,他的故友们都纷纷上书嘉靖推荐王阳明复出。礼部尚书席书与王门弟子方献夫、黄绾纷纷在朝堂上力荐王阳明,席书更是说道:“臣于本朝最为佩服的是杨一清杨大人,其次则非王守仁莫属。”随后杨一清被朝廷返聘重新出山,担任了内阁大学士的要职,王阳明也被嘉靖召见,这位年纪轻轻的皇帝十分想要见一见久负盛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王阳明。

王阳明来到了京城得到了皇帝的召见,二人一见如故详谈甚欢,嘉靖迫不及待得听着王阳明讲只身平叛的故事,少年总是对那些充满了热血与荣耀的故事感兴趣,王阳明不紧不慢得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同时乘机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天赋,向皇帝讲述心血的奥妙。连续几天召见王阳明后,嘉靖自己开始了犹豫,因为他觉得王阳明实在是一个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全才,到底是把他留在朝廷里好还是放在边疆上好呢?推举王阳明的周折一封接着一封,有推荐他担任兵部尚书的也有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等职务。奈何造化弄人,由于时任内阁首辅的费宏因其不满王阳明创立新学与传统理学分庭抗礼便百般进行阻挠,所以所有对王阳明的推荐“皆弗果用”费宏字子充号健斋,深受君王信任百姓爱戴,是明朝历史上非常优秀的首辅,说来真是奇怪,无论是太监刘瑾那样的奸邪小人或是杨廷和、费宏这样的正人君子竟然都争相和王阳明“过意不去”,这位奇人着实令人捉摸不透。 此时的王阳明早已不把官场的浮浮沉沉放在心上,虽说升官无望但是毕竟和北京的朋友们谈笑风生也是一大快事,更何况还把心血推销到当朝皇帝身上去了呢?半个月之后王阳明结束了自己在北京的旅程开始打道回府。回到了家乡他便继续开始自己的心学大讲坛,带着弟子们纵情于山水之间,悟道于山水之间。弟子们为了让心学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在绍兴府集资为老师修建了阳明书院,王阳明心里十分高兴,自己的学派终于有了个根据点。可是正当他抖擞精神准备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时,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王阳明接到了吏部的文件,官复原职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原来广西思恩、田州的少数民族首领卢苏、王受叛乱,任上的两广总督姚镆是个纯书生搞经济建设的水平有目共睹,带兵打仗那就是小学生水平。为了解决叛乱朝廷赶紧让王阳明前去充当救火队员,此时的王阳明年事渐高,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奔波与操劳身体一直不太好,入仕更是提不起丝毫兴趣,他上书举荐时任都察院佥都御史、我们的老朋友伍文定和刑部侍郎梁才出征平乱可是朝廷都没有应允,按理说此时此刻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文坛泰斗王阳明要想拒绝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是容易的,他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领命出征,因为他是王阳明,他不会为他了他自己的功名利禄出征,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边疆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老百姓,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五月,春夏之交的余姚风景秀丽,虽然昨夜亲朋好友们践行多喝了几杯,王阳明还是早早的起来,踏着清晨的来到了自家的祖坟,青山环绕、流水潺潺,这里沉睡着他的爷爷王伦、他的父亲王华、他的妻子褚夫人,他久久得伫立于此,端端正正得行了个礼,他自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再也经不起边关战事的摧残,他不知道此去一别还有没有归期,作别亲朋好友,他踏上了远去的路。行至天泉桥,他看见了自己最得意的两位徒弟王畿与钱德洪,虽然之前已经无数次劝说老师不要离开虽然昨天已经无数次喝下离别的酒,他们二人还是决定再送老师一程。

执手相看,泪眼朦胧,三人站在一起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王阳明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汝

1




中(王畿字汝中)德洪,我此次受命前往两广,虽然身体条件不允许,但这是朝廷的命令是国家需要我,自经历宁王叛乱之后,我一听闻哪处又起战事,心里便想起尸横遍野与无家可归的百姓,心里就十分得难过,我们皆是心学中人,为善去恶便是我的本心,我理应去顺从,还望二位体谅。 王畿说道:“老师大德学生又怎会不解呢,只是担心老师身体,不忍老师再去受苦” 钱德洪也说道:“为善去恶是我们新学门人的良知,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如此表率,弟子一定不负老师的厚望。”回头望,春意阑珊残阳如血,西边的天空一片橘红色的晚霞,王阳明的脸上露出的些许笑容,他继续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纵使能够成为圣贤,与天地相比终究还是凡夫俗子,我自知自己时日不多,心学的发扬与传播就仰仗二位了。 畿与钱德洪听到王阳明如此伤感的话语顿时跪了下去,泪流满面,他们相顾无言只是拜伏于地上聆听着王阳明最后的教诲。“”心性之学我研究了一生,是时候做一个作结了,如今我有四句话要传授给你们,还望你们能够谨记于心用心领会,把心学发扬光大,为天下人谋幸福”

天地寂然,河风吹过桥头,夕阳把王阳明的倒影拉的悠长,此时此刻的他无比的高大,顶天立地。他朗声颂到: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天泉论道,这四句话便是鼎鼎大名的心学四诀,王阳明把他一生的波折和对世界的感悟留给了后人。良知是新的本体,是没有私心未被遮盖和修改的本心,在其尚未萌发之时是无善无恶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境界,这就是天理;当人们的意念开始萌动,把自己的意念加于事物之上时,我们的意念便从“未发”变成了“已发”,事物就存在了好与不好、符合天理与不符合天理,就存在了善与恶。有时候人的认知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了错,此时便会错误得判断善恶,以至于是非不分、颠倒是非,这时候人的本心就被蒙蔽了,我们需要分析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的心回到最初无善无恶的状态。天理不是靠空谈空想,而是要通过格物致知、通过实践与不停地自我反省即知行合一,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格出一个纯粹的心,心中的理便是世间万物的理。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天理就在心中。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acbec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