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语文教案

2022-07-11 22:0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雨巷》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

《雨巷》语文教案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根底上探索的内涵。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根底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1课时。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 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教师和学生评点) ⑵ 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⑶ 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展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防止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3、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到达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4、情感基调。

(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进展分析) 5、表达技巧。

(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6、诗歌的内涵:


(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开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7艺术特色:

(可通过比拟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展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8、配乐诗朗诵。

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或者,并试着比拟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0be6e20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