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2022-04-22 13:3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随笔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欢迎阅读!
信条,有感,随笔,读书,教育

什么是教育?这是每个教育者都会思考的问题,而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对教育的的看法。为了能够更加了解教育的内涵,我在假期读了杜威早期的名著《我的教育信条》它让我对杜威更加钦佩。威对教育进行了归纳,在《我的教育信条》里,他把教育信条分成了五条:教育、学校、教材、方法的性质、学校与社会进步。在他的教育信条里,他明确地分析了每条的重要性与意义,部分教育思想至今还在沿用。

在这篇著作中,杜威把“什么是教育”放在了教育信条第一位,说明了教育是核心地位。在这一信条里,杜威明确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人的参与和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一过程几乎是从出生时就开始了,这说明了杜威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去实施这一过程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他还强调教育是针对的是儿童能力,并非只是如传统的形式主义、呆板的死记硬背,这在当时可是很大胆的想法。的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然这里不只是知识教育,还有社会实践。因此杜威认为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行排列、有机的联系着的,决不能偏废。最后,杜威明确地表明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并要加以把握,明白它们的意义,这样才是教育。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所以杜威在信条里阐述了所谓的“学校”他认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而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就应该把学校设置成一个接近真实生活而生气勃勃的地方,这样儿童才能更轻松更容易的学习,也就是说他所认为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现实版的社会,但是这一想法与当时的传统学校是相违背的。在杜威的学校里,教师的职务不是把某种概念强加给儿童或是让儿童形成某些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员来选择对儿童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师是主角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权利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更能快乐的学习。

在杜威的第三条信条里,他认为学校不应该给儿童太多与社会无关的专门科目,这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而是选择与儿童本身相适应的社会活动。传统的教法只是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方案教给儿童而已,并没有注意儿童的年龄,忽视了他们的天性,逼着他们学一些根本不适合自己年龄的课程,严重阻碍了儿童思想活跃的天性的发展。所以,他认为教材应该是有意义的,应该要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是杜威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既然有了教育、学校、教材,那就更少不了方法的探究,这也就是杜威教育信条中的方法性质。杜威针对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


序问题做了论述,他认为教育首先要遵循儿童的本性来发展儿童的心智,而不是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因为儿童对所见的事物是直接感知的,他们只能直接表达所见的事物,不能把心中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在教育儿童时要考虑儿童身体的发展状况。当然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来源是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不能推动儿童去学习新知识,杜威认为只有经常观察儿童的兴趣才是对教育的最大帮助,是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否则很难调动儿童的学习动力。

当然,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联系,所以在他的第五条信条里说的是学校与社会进步,但是杜威阐释的却是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因为学校是教育的最佳地方,所以杜威把学校与社会进步等同于教育与社会进步来阐释。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学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是每个对教育事业感兴趣的人的任务。他这样的思想其实是说学校是我们将来存活于社会的必经之路,强调我们要努力学习,提升社会文化素养,重视教育

读完《我的教育信条》后,我了解到了杜威的教育是大胆创新的,他的实用主义是与社会联系起来的,并非无中生有,是通过联系当时美国社会以及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不断地摸索出来的,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后来他的儿童中心主义被很多人否定了,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教育却深受他的影响,而他的教育信条也对当代教育有巨大的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3f7bf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