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读后感

2022-12-31 01: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教育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教育史,读后感,外国

《外国教育史》读后感

《外国教育史》读后感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

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 1 -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 1、讽刺。

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苏格拉底创立的“苏格拉底方法”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61644a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