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学资料

2022-12-18 21:5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语音学资料》,欢迎阅读!
语音学,汉语,资料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国学生来讲 ,汉语语音教学的首要内容是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音素教学包括声母、韵 ,以及声韵组合的教学。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一直沿用汉语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赵金铭 1998 指出 ,对外汉语音系教学有自己的特点 ,可以从内容上进行简化。他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这种简化的可能性与依据 ,提出了一个对外国人进行音系教学的简化方案 ,具体包括两个辅音音位方阵: 1 塞音、鼻音方阵:b ,dg ,p ,t ,k ,m ,n ,ng; 2 塞擦音、擦音方阵:z ,c ,szh ,ch ,sh ,j ,q,x方案中的韵母包括 6 个单韵母、4 个开口呼的复韵母和 4 开口呼的鼻韵母而其他声韵母都可以靠拼读解决。易洪川 2001指出 ,汉语音节的本质特点是“表意”。他强调音节在汉语中的重要性 ,认为应该帮助留学生建立起音节和整字之间从听觉符号到视觉符号的联系。 关于课堂上的语音教学 ,程棠 1996 认为在基础汉语教学阶 ,不能只考虑实用性和趣味性而忽略声、韵、调的单项训练 ,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的顺序应该是“音素为先语流为后”

在汉语的语音系统中 ,声调由于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汉语声调 有升降曲折的变化 ,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 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 ,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重点和难点。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 ,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和影响是外国学生产 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 ,他们很容易把母语的 语调与汉语的声调相混淆。易洪川 2001 区别了现代汉语的字音和语音 ,认为汉语的变调现象可以分为调型音变和单字音变 ,前者源于语音的生理性和物理 ,如“一、不”的变调;后者源于语音的社会性 ,上声的连续变调。 关于声调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根据各自教学中的情况 ,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建议 ,例如 ,为了减少记忆的读音规则,沈晓楠 1998 建议简化汉语声调教学;陈举洲 1998 建议再补充一些声调符号 ,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声调变化;有些学者主张用 乐谱把汉语的声调描写出来 王力 ,1985;赵金铭 , 1997 ;也有人认为 ,声调的性质取决于音高的变化 ,而音高的变化决定于声带的松紧 ,这应当是进行声调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1958 正式公布以来 ,一直是国内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模板。方案》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 ,对于母语使用拉丁字母的学生来讲 ,为学习语 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同时利用《方案》学语音也会受到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孟子敏 1997 :《方案》中的某些设计和规定在对外汉语教学操作中并不那么好使 ,如《方案》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这使英语国家或意大利等国的学生常常将汉语的不送气音与其母语中的浊音等同起来 ,如把“再见”“再”发成[dzai]

语音学、音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对外汉语语音研究和教学的影响逐渐加大 ,

相对于国外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飞速发展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 ,汉语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都有明显的滑坡趋势。 应该说 ,这一时期 ,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确实没有大的突破 ,但我们也应看到 ,汉语语音研究 ,特别是语音对比研究在同一时期受到了来自实验语音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们的关注。

北京大学语言实验室突破以往只关注汉语本体语音学研究的传统 ,在汉外双语语音对比研究的领域里取得了一些成果。林氵凡钟 1998 从声学语音学的角度 ,用比较法分析了韩汉两语的单元音和复合元音 ,对韩汉两语学习者在语感上相互接近的 7 对类似单元音和 7 类似复合元音进行了对比分析 ,找出口语中的实际类似程度 ,为韩汉两国学习者学习对方语


言提供了掌握对方语言的元音特征的参考资料。 宋口玄宣 1999 通过声学实验 ,用偏误分析及比较法对韩汉两语的主要韵律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 ,包括声调、重音和语调。 上文提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上的一个普遍观点是 ,产生“洋腔洋调”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和影响。宋口玄宣的研究成果则表明 ,韩国人学汉语往往无法把握各个韵律成分的特征 ,特别是容易混淆阳平和上声 ,因此在对韩国学生的语音教学中可以排除母语干扰这一因素的影响。关于汉语的功能语调 ,宋口玄宣指出 ,相对于疑问语调和祈使语调来讲 ,韩国人更容易掌握陈述语调。高美淑 2001 将祈使句与陈述句、疑问句的语调分别进行了对 ,发现在汉语中句末音节的时长与句型密切相关 ,祈使句句末语气助词的音长在三种句型中是最短的。 权英实 2001 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手段 ,研究了重音的声学特征、组合特征以及重音对语调的影响 ,归纳出反映自然重音、强重音和弱重音组合特征的数据 ,有关重音组合模式的数据可以改善合成语音的自然度。对非声调语言区的汉语学习者来讲 ,很难掌握声调和语调的共存模式 ,了解重音的组合特征有助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刘现强 2003 通过汉英对比 ,对现代汉语的节奏情况进行了研究 ,指出:“汉起作用语的重音只在表达层面 ,也就是信息层面起作用,只与信息焦点有关 ,而与词汇语义没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重音在汉语音系中没有地位 ,不是汉语的节奏支点。

二、当前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汉外语音对比范围较窄

双语语音对比研究仅限于汉韩、汉日等邻近国家的语言之间 ,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 ,特别是与印欧语系语言的对比研究非常少。我们发现在“洋腔洋调”的外国学生中 ,欧美等国留学生占很大的比例 ,但是说一口没有任何口音的标准普通话的通常也是欧美学生 ,日本和韩国学生的汉语发音则带有典型的普遍特征。如果说母语语音对汉语语音的习得有干扰 ,那么是语音方面的影响更大 ,还是重音、节奏、停顿等韵律方面的影响更大呢? 不同语系语言的语音对汉语语音习得的干扰是否体现在相同的方面 ?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 语音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

汉语语音学的研究成果没有及时转化应用到大纲编写、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当中。随着世界 范围内学习汉语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留学生国别的增多,对外汉语教材的分类越来越具体 ,针对性也越来越强 ,这对对外汉语语音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国内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研究手段和方法相比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外汉语教学界没有给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以足够的重视 ,原因之一是受语音学的研究条件和整体研究水平的限制 ,很难在以前以耳听为主的经验型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王韫 2003 指出 ,经验总结式的研究是国内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中最常见、最流行的方法 ,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者依靠课堂或课外随机获得的信息 ,对重复出现的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91112bcfc789eb172dc8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