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美

2023-03-31 13:3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艺术与美 》,欢迎阅读!
艺术

艺术与美

作者:石炯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3



艺术要求真实性,缺乏真实性的艺术不符合人的目的性,不具有广义性的艺术都不是成功艺术。真实的东西还不能等同于艺术艺术不仅要求真实性,还要在美中创造真实性,没有真实性就没有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

美既存在于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也存在于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由社会美和自然美构成的现实美是极其生动和丰富的。它能充分地展示人们审美需求的东西,是一种比现实美更精、更纯、更典型的美的形态,艺术美便应运而生了。

艺术美是现实美经过人的头脑反映的产物,因此艺术美也就必然地要含有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习惯等等。这个特点决定了艺术美是作家的审美意识与现实美的统一,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在现实美之中,社会美是以内容见长的,自然美则以形式取胜。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美的内容日益丰富、深刻。诸如人类改造自然的宏伟业绩,人民群众为了进步的事业,为了壮丽的理想而英勇奋斗的壮举,在严酷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顶天立地的英雄等等,这一切都使社会美的内容更加充实动人。人类的实践使自然美的呈现形式更生动、多彩和千姿百态。艺术美,作为理想的美,它的出现正是这两种处于自然状态的美在人的精神领域里被重新改造、构成一种比现实美更高、更理想的美,即艺术美。艺术必须美,它是美的集中表现,美的荟萃,并成为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那么人们怎样才能创造出艺术美呢?

首先,艺术美来源于社会生活,它应该比实际生活更美。对于艺术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思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艺术美的唯一源泉或最终的源泉只能是社会生活的观点。社会生活是发展变化、层出不穷的,它比之艺术美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复杂性。我们说艺术可以而且应该高于生活,但并不是说一切艺术作品都自然而然地高于社会生活,美于自然生活。如果作家、艺术家不熟悉生活,不能正确理解生活,他的作品就未必高于生活,美于生活。事实上,低于生活甚至丑于生活的作品还是大量存在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坚信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才坚持提倡艺术家必须长期深入到生活中去,从无限广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营养。也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文思泉涌、才华横溢,创造出比实际生活更高更美的艺术来。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艺术美毕竟不是生活美的简单摹仿,更不是生活丑的如实描绘,而是发挥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经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将其所要的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分散的、萌芽状态的美加以集中、概括、加工、提炼的结果。如果艺术丧失真实性,就没有美的内容,美就成了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

根据对艺术与美的理解,描写生活美可以是美的艺术,也可以是丑的艺术,描写生活丑的艺术,同样可以是丑的艺术,也可以是美的艺术。生活美与生活丑同为客观存在,都是艺术取的材料和题材。决定艺术美丑的关键不在于描写什么,而在于艺术家怎么描写,取决于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与艺术功力的优劣、高下。

总之,艺术属于美的范畴,在更新的意义上创造着美。艺术要能动地反作用于生活,必须对生活作出合乎规律、合乎人的目的性的评价,并集中体现于艺术的形象体系中,既能使人正确地认识生活、评价生活,推动人去按照美的理想改造生活,创造、发展生活美。

责任编辑 王彩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ab70cb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