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灯下漫笔》赏析

2023-12-18 08:54: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灯下漫笔》赏析》,欢迎阅读!
鲁迅,漫笔,赏析

鲁迅《灯下漫笔》赏析

自《灯下漫笔》发表至今,约十余年矣。读者偶有索引之举,然绝少言及此篇,恐为其未尽之遗憾。时值先生百年诞辰,乃借出,愿有识者能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先生,理解他。

一、在比较中看来鲁迅在这篇文章中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并非没有深刻含义。譬如说写大哥周作人的性格特点是“日益堕落”,与前面对闰土描写的“深恶而痛绝之”形成强烈反差,但是接着又转到写出一个孝顺而且勇敢的弟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再后的描写对于我们又不难发现两兄弟“价值观的异同”,同样,我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出相同的主题——怀念闰土。我们甚至还可以想象到在这个少年英才的心里也必定埋藏着美好的希冀与梦想。对于青年人来说,吸取前辈的精华并积极学习,是我们当代所应该具备的一种优良品德,只要真正懂得鲁迅精神实质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作品为何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想也就在于此吧。

二、从批判中看来鲁迅先生以高度的爱憎感情和正直无私的品质面对自己的亲友,这种态度真是让我们钦佩啊!不仅如此,鲁迅对旧社会人物的讽刺与鞭挞同样令人拍案叫绝。当你想到阿长“切切察察”的为人处世,甚至她因为见到孩子拿起刀而追赶他的情节;想到孔乙己遭人耻笑而他不改变笑容的吝啬行为,便不禁哑然失笑,然而这也是这些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源。然而细想想又会觉得先生可恨可悲的地方正在于此,鲁迅在批判的同时仍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那么鲁



- 1 -


迅先生是怎么样对待周作人这位“胞兄”呢?前面提到过,鲁迅以前是称呼“三弟”的,这次为何改称“作人”呢?最初的称呼是“作人”吗?似乎很难想象!我们知道,鲁迅一生辛苦,所以在家中,弟弟却拥有所有财产,尤其是其母对儿子的溺爱更是让周作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周作人呢?先是靠娶妻维持生活,后又走上文学道路,虽已颇有名气,但最终还是由于“脑筋不灵光”,使家庭陷入困境。后来周作人将自己关进了“小楼”,并以为避世可以求得清净,但当他遇到闰土的女儿时,还是决定把她带到北京,就像他的许多徒弟一样。由此可见,即使身居高位,也逃不掉自己命运的安排,然而他却在困境中有着善良的本性,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吧!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b76e80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