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诗的审美文化研究

2022-04-09 19: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唐诗的审美文化研究》,欢迎阅读!
文化研究,唐诗,审美

姓名:扈延庆 学号:1006037 学院:经济学

对唐诗的审美文化研究

摘要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而唐诗是其中的奇葩。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可见唐诗代表整个唐代的审美文化精神,它的色彩绚丽之美、超越现实之美、意境高远之美深深吸引世人,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正文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力曾是亚洲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国泰民安下的唐朝,其文化以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势,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惊艳的一笔。王国维先生有这样一段经典名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子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唐诗已经成为唐朝文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兴盛也并非偶然,这和唐朝的文化特征有着极大的关联 ,开放的文化格局,活跃的社会给了唐代的诗人们开放的的心态,积极的思维,使他们有了创作的空间,唐代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交通发达,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使得唐诗也呈现出来一种清新的风格。

一、色彩绚丽之美

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美丽世界。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一点非常重要,人们的审美情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色彩的组合给唐诗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给我们一幅鲜明美丽的图画。

这些色彩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想象的美感,也是诗人词者智慧的体现。大自然之中的一景一物皆着不可替代之色彩,它们相互映衬显出了不可替代之美。而诗人则通过语言将自然之境与自我心理状态相结合,赋予了这种雅俗共赏的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二、超越现实之美

诗词的艺术美还不仅停留在色彩的描绘上,还在时空关系上表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在诗词中让我们通过空间去感受时间,通过知觉去感受思想,进而领悟作者在诗中寄托的历史哲理。这一方面我觉得刘禹锡应该是极其突出的一例。如其《金陵五题》中的名篇《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面对金陵城的朱雀门,跨秦淮河上,是当年极其繁华的交通要道;乌衣巷


在今南京市东南,从东晋以来王、谢两大家族都居住在这里。此诗就是通过写金陵这些当年最繁华处所的衰败,来寄托历史兴亡的感慨。归根结底是写历史的变迁。这个变迁既大又快:当年王、谢豪族的聚居之地,可以想象是何等繁华,如今却衰破残败得不成样子。当年豪门氏族煊赫一时的荣华富贵,竟如过眼云烟,而且消失得竟是那样快,以至先前飞去的燕子重新飞来时已物是人非,燕子以为重上王、谢之堂,其实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这样更有力地突出了人世的变迁和历史的无情,表达的历史咏叹也更深沉、更悲凉。诗人笔下所表现的时间是诗化的、艺术的、想象的时间,非现实的时间。在刘禹锡诗中历史变迁之大,是通过历史变迁之速表现出来的。五百年的沧桑巨变,竟如同燕子飞来飞去的转眼之间,这才更有力的表现了人世的变易和历史的无情。这个变化的速度,就成为诗人构思这首诗的出发点。“飞回的燕子是五百年前的燕子”——这当然是一个错觉,但却是一个艺术的错觉、审美的错觉。它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却比生活的真实更美,包含着更丰富的审美内涵。 三、意境高远之美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得十分饱满酣畅;“黄沙百战穿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人都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这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李广那样的龙城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度过阴山,既痛惜自己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

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凉州词》是唐诗中的名篇。黄河从白云中滚滚流出,一座孤城被围绕在万仞高山之中,显示出边塞风光的荒寒壮阔。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既可指羌笛吹着表现征人思家的《折杨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呜呜咽咽,似乎在怨恨塞外的杨柳不肯舒青涨绿来遮掩荒寒。全诗既表现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种豪迈的气势。“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翰,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斟进夜光杯,还有随军乐队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不痛饮!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压不倒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仍然是乐观的。这首诗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


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意境让读这首诗的人体会到战场的悲壮,凄美的审美视角立刻感化我们的内心。。。。。。

结尾: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有着博大的风格,恢宏的气势,积极昂扬、鲜明的进取精神,包容万象的气魄,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自然、开放兼容性格,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惊鸿艳丽的色彩。她真正做到了海纳百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她的先进文化广播世界,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作为唐文化的瑰宝,唐诗的美就是这样,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审美所在,这是最自然的感情流露,而我们通过这些本身不美的文字却能捕捉作者的情感,这是一种感情的交流,感情的交融。我想这正是唐诗最大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全唐诗》、

《唐之韵》、 《论唐朝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c8b4a7b0717fd5360cdc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