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第一名”

2022-08-10 14: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恼人的“第一名”》,欢迎阅读!
一名,恼人

恼人的“第一名”

作者:裴静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1年第8



“哇!呜……呜……”

早晨,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刚从睡梦中醒来,便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爸爸、妈妈,你们重新躺下来,我要第一名起床。哇……”

傍晚,一家人一起吃饭,女儿一边吃,一边拿小眼睛不断地瞄着我们。忽然发现,爸爸的碗快要见底了,“腾”地一声,她迅速地从餐椅上起身,扑到爸爸身边,抓住他的筷子:“呜呜呜……爸爸,我要吃饭第一名。”

当这样的情形刚开始上演时,我们总是觉得女儿好笑又可爱,当然,也很乐意配合,以图安抚情绪失控的她。

后来,事情发展得愈演愈烈——

穿衣服,要第一名;

上厕所,要第一名;

下楼梯,要第一名;

饭前洗手,要第一名;

洗脸洗澡,要第一名;

一起走路,要第一名;

放学接她,要第一名;

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不论是玩什么,最后总是用“我是第几名”来总结陈词,得了第一名,喜不自禁;得不到,暗自神伤。

一段时期之后,我们才意识到事情也许不是想象得那样有趣,难道女儿患上了“第一名”强迫症?

一天晚上,当女儿按惯例又要“作弊”当上吃饭第一名时,爸爸不买账了,正常发挥,第一个把饭吃完了。果不其然,女儿看到这情形便开始哭闹,待她哭够。爸爸开始循循善诱:“第一名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是争取来的,不是别人送给你的。你看吃饭,爸爸和妈妈是大人,嘴比你大,当然吃得比你快,你不可能得第一名的,哭什么呢?”“我……我就是第一名,我昨天就得第一名的。呜……呜……”“你昨天的第一名是假的,不算数。”爸爸有点招架不住,恼火了。

这下捅了马蜂窝,女儿的哭声更是震天响。

从这天以后,我们决定再也不能在家里给女儿制造第一名的假象了,还原事情本来的面目。我反思了一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拿女儿和邻居、班上的小朋友相比较,长此以


往,这种比较的思维给女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刺激,也许这才是导致她产生“第一名”情结的根源所在。

显然,对女儿而言,这是一段无比纠结的日子。她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经常哭闹。更让人烦恼的是,吃饭时,为了和大人争第一名,只要爸爸或妈妈一放下碗筷,她也跟着放下,全然不顾自己是否吃饱。

为了缓解女儿的“第一名”强迫症,我们伤透了脑筋,“铁腕措施”和“怀柔政策”均宣告无效。

恰巧假期里,比女儿大两岁的丫丫姐姐来家里小住。再三考虑之后,我想乘着丫丫姐姐还在家里作客的这几天,来“突击整治”女儿的“第一名”情结——

一天吃饭前我跟丫丫说好,让她吃的时候故意细嚼慢咽,然后当女儿又以吃不饱为代价获得第一名时,我们便故意忽略女儿的第一名成绩,转而竭力赞扬正在慢吞吞吃饭的丫丫姐姐:“丫丫,你虽然吃得不快,但是吃得比以前多,进步很大。”女儿在一边急得直跺脚:“爸爸妈妈,我才是吃饭第一名啊!”

“你虽然得了第一名,但是你吃的有丫丫姐姐多吗?你的肚子吃饱了吗?”我问道。女儿摇了摇头,眼睛里慢慢溢出了泪水:“可我才是第一名啊,妈妈。”

“人吃饭是为了把肚子吃得饱饱的,有力气学习和工作,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赛得第一名。丫丫姐姐不是第一名,但她吃得多,吃得饱,这样吃饭才是正确的,所以就算不得第一名,我们也一样表扬她。”我趁机教育女儿,“得不得第一名没有关系,只要你像丫丫姐姐一样,跟自己以前比有进步也很了不起。”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次以后,至少,女儿在吃饭的时候,慢慢地不再和我们进行“第一名”比赛了。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d2dad1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