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齐安郡中偶题》鉴赏《齐安郡...

2023-01-08 12: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牧《齐安郡中偶题》鉴赏《齐安郡...》,欢迎阅读!
齐安,杜牧,鉴赏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鉴赏 《齐安郡中偶题》唐诗译文及赏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鉴赏 《齐安郡中偶题》唐诗译文及赏析

《齐安郡中偶是由杜牧所创作的,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艺术剪裁和点染,构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齐安郡中偶题》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安郡中偶题》 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白话译文】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齐安郡中偶题》【赏析】

这首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构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

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 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出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惬意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致,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


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读者自会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全部的明快,而是略带暗淡;诗篇的情调不是完全开朗,而是略带感伤。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望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画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飞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相比之下,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感到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现,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叹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0a2f7f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