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2022-08-01 17: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欢迎阅读!
杜牧,齐安



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本文是关于 杜牧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齐安郡中偶题》,别名《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是晚唐

时期杜牧所写的七言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释】

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⑶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翻译】

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 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

动态 ;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

),别(同所上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有

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鉴赏

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 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

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 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 地点是“溪桥上”,

文学分享




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 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 用词也极其精确。 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 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 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 ;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



“半缕轻烟” ; 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 ;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 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 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 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 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 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 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faca01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