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政府的博弈

2022-04-14 06: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市场与政府的博弈》,欢迎阅读!
博弈,政府,市场



市场与政府的博弈—客观实际的选择

——《百年世界经济风云录》观后感

在课堂上播放的三集《百年世界经济风云录》,其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后期这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西方世界经济体制的变化和发展。借助凯恩斯与哈耶克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博弈以及西方各国不同时期政治领导人所采取的经济措施,笔者认为视频表现的实质在于,不论是哪一方控制经济的制高点,市场或者是政府,这一切都是客观经济发展状况的选择。

笔者认为,经济理论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其来源于客观经济发展现状,同时也指导客观经济的发展。笔者的这一思想在所播放的《百年世界经济风云录》录片便可得到印证。19世纪30年代,由于大萧条在西方世界的盛行,摧毁了人们信奉百年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惨痛的灾难。就在此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理论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几十年内盛极一时的理论,同时指导西方国家领导人采取一系列的干预经济的措施,使国家经济重新复苏。而就当凯恩斯理论的普遍被人们奉为“真理”的时候,由于凯恩斯理论的过度使用,西方国家出现了难以用市场经济理论解释的“市场失灵”—滞胀。由于“滞胀”的存在,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人们又陷入了另一场惨痛的灾难中。这时的政府不论是用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还是以其他的宏观手段,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此时,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理念者,受哈耶《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启发,采取一系列的以恢复市场主导经济为中心的改革,使经济重新散发活力。由此,哈耶克带着他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由重新归来,恩斯理论的权威地位动摇。

因而,从发展的角度看来,由于客观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变,经济发展理论并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真理”,政府与市场不论是哪一方占据制高点,都是客观经济发展状况的选择,只有适宜经济发展实际的理论,才是真理。因此,中国在改革市场经济时,也应该根据客观情况,借鉴西方国家过去的经验,选择适宜的理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不可否认,是由于国家高强度的干预才导致了经济长期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实情况不断转变,中国经济逐步步入下行期,曾经高强度的国家干预在现今似乎失去当年的光辉色彩。中国想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毫无疑问要进一步承认市场的主导地位,将由过去30






形成的政府主导经济体制转变为政府和市场混合主导经济体制,政府从经济的制高点撤位,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而国家领导人在具体实施相关措施时,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性的参考在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采用的激进式变革措施,将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将国有企业交由市场处置,在竞争中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而后由国有企业幅散到各个主体,由此实现市场主导经济体制。

客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理论的产生又来源于客观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应该坚信,不存在所谓的一成不变的真理,政府与市场谁控制经济的制高点决不是人为的选择而是现实的使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249d8d7c1cfad6185fa7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