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扑蝶

2022-07-31 09:0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茶扑蝶》,欢迎阅读!
采茶

歌曲《采茶扑蝶》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旋律填词而成的,旋律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羽调式,节奏鲜明简单,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春天来了采茶姑娘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同样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1956年由雷雨声老师编曲创作的一首高胡和两架古筝合作表演的三重奏。此曲曾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音乐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曲子以各种旋律变奏的手法,在保留乐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基础上,配合巧妙的配器和多变的复调,生动地表现了山泉流水、鸟语花香、人人歌唱的美好春光。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分析乐曲〈采茶扑蝶〉〈春天来了〉的旋律,都改编自福建民歌〈采茶灯〉,并能比较和发现本单元中云南、海南、福建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继续之前的表格。 歌名 《放马山歌》 《五指山歌》 《采茶扑蝶》

所处地域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七年级 第一单元 《采茶扑蝶》《野峰飞舞》

一、说教材

歌曲《采茶扑蝶》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旋律填词而成的,旋律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羽调式,节奏鲜明简单,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春天来了采茶姑娘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野蜂飞舞》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又回到了第一主题。最后半音阶上升乐句,则描写大黄蜂的离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以外。用小提琴或长笛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

音乐教学中,通过分析音乐各表现要素对表达音乐 教学目标:

1、聆听并感受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及《野蜂飞舞》这首管弦乐曲,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能试着学会分析乐曲,初步尝试乐曲结构的听辨。说出对乐曲的独立见解与感受,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大胆自由地模仿,展示自己具有音乐性的肢体语言。

3、能以饱满、积极热情的精神状态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听赏乐曲的兴趣及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 说教法

1。由于本节课是欣赏课,所以我选用“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并喜爱歌曲。 2从初中生的心理分析,欣赏课一般都是由感知欣赏开始的,感知只能只能获得表象认识,因此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进入本质的理解音乐无论理解音乐还是表现音乐,都是一个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创造必须借助于想象,这些最终都要表现在实践运用上,所以这节课我采用感知,理解,想象,实践的欣赏教学模式,并结合情境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展开联想,积极参与实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歌唱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 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我选择“欣赏法”,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天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音乐欣赏又是发展听觉才能的强有利手段,过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

四、 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分步骤课堂教学,主要由创设情境,兴趣引入。初听乐曲,获得感知。分段理解,想象创作。整体欣赏,参与实践4部分组成。 一、创设情境、感性导入 播放《采茶灯》,导入《采茶扑蝶》

二、

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聆听歌曲《采茶扑蝶》,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第一乐段是完全重复的两句组成的。先采用奥尔夫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参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 再用体态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变化。第二乐段则可以根据歌词意思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第三乐段又可以参照奥尔夫的方法,在每一句的结尾即二分音符处配上“0 XX”节奏型。各个段落主要还是由学生自主创作(可以小组合作式)

三、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

茶扑蝶》(也可用三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或用不同音色(乐器、人声均可)等来表现)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导入能用富有特点的音乐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的随乐律动,可提高学生对陌生乐曲欣赏的兴趣,满足他们对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好奇心。 2《野蜂飞舞》

七年级第二单元《草原英雄小姐妹》 四、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全曲共五个部分。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


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故事。

七年级 第三单元 《思乡曲》 《牧马青年》 五、教材分析

《思乡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内蒙组曲》中第二首。 乐曲为2/4拍。D商调式。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四单元 《延安颂》《游击队歌》《过雪山草地》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过雪山草地》 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二、教学过程

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 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1 夜间伏击 2 奋勇前进 3 欢庆胜利

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我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 运用启发式的谈话法,找出与音乐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展示世界名画,了解音乐与绘画

艺术的关系。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的交响诗叫:音画

运用谈话法导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世界名画引起学生对探索音乐与绘画艺术之联系的好奇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3108a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