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精品教案

2022-09-19 11:0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精品教案》,欢迎阅读!
问号,教案,真理,诞生,之后

打印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文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司空见惯、无独有偶”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说明的一般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程

1、同学交流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并就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讨论。导入课题 2、师生探讨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一共说了哪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事情? 2、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进行讨论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忠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的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的观察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个故事,找出他们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课文中圈画一下。 2、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回答,教师做补充。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故事。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总结概括:三个故事提到的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故事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追问,再进行反复探索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5、请同学们看看刚才的概括和课文的哪段内容意思是一样的?齐读第二段。

6、分析第二段的整体意思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讨论交流第二段中提到的“?”和“!”的含义,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

7科学史上,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同学交流,教师总结。这么多的事例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打印版

1、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2、从三个科学家发明与发现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明确文章思路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功夫不负苦心人”或者“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它是一篇议论文,这在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篇议论文,而且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一课之后,学生已经明白了议论文的三要素,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真理”,学生联系自己的理解,说出了“正确的观点”“道理”“真实的道理”等解释,我肯定了学生的认识,并通过让大家举名言、谚语、歇后语等例说明,之后,板书“问号”,设问:“真理”与“问号”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接着问,先有真理,还是先有问号?怎么知道的?学生答出先有问号,后有真理,从“之后”可以看出来。“一百个”是什么意思呢?我指了几个学生逐一问他们“你提出几个问题?”学生通过现实的回答发现了,“一百个”不是实际数,而是大概的数字,说明很多。这时,我把课题补充完整,学生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举一反三,明确写法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之后,我引导大家找出文章的论点,并说说文章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的,因为有了之前《为人民服务》一课的学习,学生很快明白课文用事例来说明道理,我组织学生给课文所写的三件事情写小标题,之后,主要研究第一件事例:这件事例中“?”指什么?“!”呢?怎样发现的真理?这三部分详写了哪部分?为什么?(回扣课题)这部分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发现问题——进行试验——发现真理)

接下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第二三个事例,加深所学。学习之后,我问:“为什么用三个事例来论证,而不用一个呢?”马乾同学的解释是中国有句古话“事不过三”,三件事例能很有力地证明观点,让读者更加信服。我又问:“作者是怎样将那件事情联系起来的?”学生读文章,很快找到了联系词——无独有偶,最

再读剩余部分,学生把握了全文的写法——提出论点、事例论证、总结论点,我将全文提纲醒目地写在黑板上,学生明白了文章的结构,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写法。 三、活学活用,重视练笔

学生明确文章写法后,我引导他们联系之前学过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别进行两个小练笔:一、仿照课文三个事例的写法,在第三个事例后面加上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例;二、仿照课文写法,用居里夫人的事例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在日记本上写出了自己的小练笔,令我欣喜的是,第一个小练笔学生竟然大多注重了段与段的衔接,一部分同学将具体的提炼过程改为一句“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经过反复试验”等,和文章事例的写法大相径庭;第二个小练笔,学生能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格式来写,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议论文的学习在小学阶段虽然不是重点,但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我的课堂设计就是在这方面努力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ccc14c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