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传统文化元素教古诗

2022-05-06 17: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抓住传统文化元素教古诗》,欢迎阅读!
古诗,传统文化,元素,抓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抓住传统文化元素教古诗

作者:李洪芹

来源:《语文建设·下旬》2018年第02

意象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学生基本刚开始接触古诗便认识了其中的意象,而后便逐渐形成了品味诗中典型意象、寻找诗眼、推断诗人创作情感的古诗鉴赏模式。意象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凭借,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意象,解析古诗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鉴赏的格调,增加教师教学的深度。本文以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为例,展示古诗教学中应怎样以小见大地抓住传统文化元素,正确阐发其意义,充分利用其教育教学价值,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月亮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意象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化符号,蕴藏着丰富而深远的思想内涵。简单来讲,就是内在的精神层面的认知、情感,就是客观自然物象,意象就是创作者用于表达难以言传的生命感悟和情感意味的物象,可以营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便于欣赏者更好理解诗人的思想。古人擅长观物取”“立象以尽意,李白更是痴迷月亮这一意象,其流传下来的诗歌有近1000首,其中400首借助月亮表达内心世界。如《静夜思》,以月寄托别离情思的感情;《月下独酌》,寓意诗人对高尚品质与人性的赞美。月亮早已被李白高度人格化。

教师解读往往止步于诗人的思想情感,很少能将各首诗相互联结,具体分析其中月亮的文化寓意。或许是文化概念太过高邈,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讲授大而无当,为时过早。但知难而退未免太过拘谨,况且由诗人形象、情感追求推说其创作时的文化背景、社會环境,研究诗人写作背后的文化传统,本就是古诗鉴赏的重要环节。倘若直接去掉,代价未免太大。笔者不揣浅陋,认为不妨就月亮所体现的寓意说开,从寓意上升至作者的情感,将这个思维推导的过程细腻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也就懂得了月亮意象的文化意义,以及这种文化意义发挥作用、为读者所感知的过程与原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一、表达高尚的人生追求,厌弃黑暗的现实

李白将明亮、圆润、皎白、宁静的月光,与冰清玉沽的高贵品质、光明磊落的高雅人性联系起来,进而展现出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追求。如《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李白深化了月亮意象的内涵特征,将其比作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以此表达自己对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的高度赞美。《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中有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李白通过月亮清静淡泊的品质来赞美高洁的心灵与隋怀。

在《古朗月行》中,李白用与月亮相关的神话传说构成诗句,一句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表面在说月亮被蟾蜍所嗜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实际揭示了朝政黑暗。面对现实的丑恶,诗人知晓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内心的孤愤、痛苦、无可奈何无处释放、宣泄,只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08f30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