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

2022-04-10 08:10: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坛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欢迎阅读!
天坛,建筑设计,成就,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

成就

天坛建筑浓缩了史学、美学、伦理学、建筑学、声学、哲学、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珍贵价,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之作,它规划合理的建筑格局,极富特色的建筑形制,完备系统的建筑功能,寓意深刻的建筑内涵.

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许多世纪以来,天坛所独具的象征性布局和设计,对远东地区的建筑和规划产生了深刻影响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而天坛的设计和布局正是这些封建王朝合法性之象征。

在天坛广阔的坛域内,除了古老的祭祀建筑外,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就是那些历经沧桑依旧生机勃勃、茂密葱郁的古柏林了.中国自古就在坛庙四周植松柏,以示尊崇。天坛古柏是明清时期随着天坛的初建、扩建而栽植的,也有少数为元代所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树龄,现颇具规模,坛内古柏达3500余株,集中分布在中轴线祭祀建筑的周围,为祭坛增添了无限的庄重和肃穆,营造出一片清幽静谧的园林景观。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中轴线布局

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主建筑与环境: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1 间: 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和故宫同时修建。 2 置: 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内城的南郊.这既合乎古制,又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建筑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于全区遍植柏树,为散落其中的建筑群提供了隔绝人寰的树木静米谧的气氛。

3 制: 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000亩,外墙垣东西约1725米,南北为1650.3米.内坛墙东西10432米,南北122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正门在西,其余均不设门。

4 天坛的建筑包括:

a.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

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

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


d。丹陛桥(361×29)

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 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数。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9×19×2,9×3……9×9。中层、下层也是如此.除了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块也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九重天的象征.

祈年殿为三重台三重檐金色宝顶蓝色琉璃瓦攒尖圆殿,檐柱1212时辰)承下檐,12根(12月)承中檐,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 加上井口柱4(四季)承上檐,这样就为28星宿。结构布局合理.它的造型由层层收进的屋檐、攒尖顶构成的外观给人一种强烈向上与天接近的感觉。它的室内空间很高、彩画绚丽,东西配殿各九间,有矮墙围成院落,也是应阳数之极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16e0fd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