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一)

2023-02-13 11:4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一)》,欢迎阅读!
浅析,人才培养,标准化,模式

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作者:阮春强王海军王军华

【摘要】通过我国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外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争取应用对方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MOT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际标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标准成为各国进行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成为各国推行的主要策略,这必然引发对高层次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的大量需求,所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越来越看重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我国现有的标准化人才严重短缺,人才培养起步晚,没有建立健全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在国际标准建立的工作中,我国处于不利的位置,这无疑不利于我国的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引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建立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满足社会各层次要求的标准化人才。

一、我国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培养标准化人才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师傅带徒弟”,即以原有的标准化人员为师傅进行传帮带。这种传统的师徒传承的培养机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但培养数量少,也不容易培养出出色的标准化工作者。

2、在职培训,即中央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协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介培训机构等对在职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继续教育等。这种零散的、非体系化、非系统化的培训方式往往导致对标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以至很难满足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对标准化人才的实际需求。 3高校培养,由于教育部在本科、硕士层次专业目录中未设置标准化相关专业,只有少数高校自行开设了标准化专业或标准化专门化,从事标准化研究生教育的则更少。但我国的标准化教育还停留在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适合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国外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

1、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充足。美、日、法、德等国家政府和民间每年用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经费近3亿元人民币,在其标准化战略中还强调要建立筹款机制,进一步增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而且自ISO,IEC创建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承担着主席、副主席的领导职务,控制着大多数TCSC秘书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锻炼了大批国际标准化人才。发达国家注重从跨国公司的著名企业家中选拔人才,担任国际标准化机构的高层领导。 2、国外标准化人才一般通过MOT(ManagementOfTechnology)教育来培养。2008年美国已经有300个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技术管理专业,平均每年有一万名技术管理专业人才毕业。日本在MOT教育项目上后起追赶,将之作为培养日本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MOT即技术经(ManagementofTechnology),这是一门专门管理高科技创新及其市场化的方法理论课。该课程设立了50多门课程,研究内容涉及电子、通讯、软件、生物等多个领域,主要为高科技企业培养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的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3277b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