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17课古诗三首内容详解 人教(部编版)

2022-12-30 08: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17课古诗三首内容详解 人教(部编版)》,欢迎阅读!
上册,古诗,人教,详解,素材



17古诗三首内容详解

资料书屋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齐,世称“李杜”。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xun)、弟弟苏辙(zhe)合称“三苏”。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词解释:①中断:从中间断开。2、楚江:长江。3、至此:到这里。4、回:回旋。⑤出:出现。

古诗大意: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断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 精彩赏析: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描绘的是天门山江对峙,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前两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开”字,写出了长江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一个“回”字,把水的澎湃和变化无穷描写得淋漓尽致。第一句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第二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后两句写诗人乘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青山有情意,远客有兴致。一个“出”字,不但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而且也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 Song sushi[]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解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方好:正好。③:云雾迷茫的样子。④亦:也。⑤奇:奇妙。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⑦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妆饰。

古诗大意;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雨中景致也很奇妙。如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精彩赏析: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阳光的照耀,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诗人运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dai)还是淡描蛾(),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美妙无比。这首诗描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3a8ef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