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

2023-01-09 04:2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欢迎阅读!
内涵,特征,生态,文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

作者:王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3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是一种独立的崭新的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特征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有助于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内涵 特征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则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写入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还明确从这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将生态文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战略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1 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生态问题的广泛探讨和研究表明,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共识已经确立和形成,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生态一词源自于古希腊语,本义是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被赋予了现代科学的意义,要用来指称自然界诸主体、诸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文明是相对于野蛮、未开化而言,它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文化成果,是文化当中的精华部分,是物质、精神、制度等各方面优秀成果的综合。

在理念上,生态文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局限于经济方面,即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①狭义的生态文明往往使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之误解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为生态文明只讲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是片面的。因为人、自然、社会是以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们不可能抛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单纯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广义的生态文明理念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从在人们脑中形成生态文明观出发,通过实现人类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论文中所探讨的生态文明就是指广义的生态文明。

在内涵上,生态文明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②

具体言之,它包括:(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工业文明以人是万物之灵长”,“是自然界的主人哲学思想基础,将自然界看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通过对自然界的征服和索取,不断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生态文明则以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哲学思想基础,承认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主张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协调发展。生态文明要求确立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树立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使生态文化、生态意识成为大众文化意识,生态道德成为普遍道德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合理的产业结构。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态文明以生态原则来考察现实的产业结构:采掘业污染性强,且其生产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农业基本上不产生污染,且有利于净化环境。故对第一产业加以调整,节制污染采掘业,实农业;第二产业是资源的主要耗费者,污染的主要产生者,所以要大大压缩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耗能低、污染少,且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在重增长、轻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指引下,工业文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已经打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生态文明要求彻底抛弃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的发展观,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增长。这就要求大力发展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生产力,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消费至上的消费模式。从表面上看,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占主导地位,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实际则是消费者占主导地位,消费者需要什么厂家就生产什么,消费者引导生产。传统的消费观无限追求物质财富,享乐主义严重,其结果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永远赶不上人类的追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文明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建立生态化的、俭朴的、健康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模式。使人类的消费既(下转第190)(上接第180)符合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在满足人类消费需求的同,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引导社会生产乃至整个社会走上一条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正常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 生态文明的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3b2829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