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藏唐朝铜鎏金行龙

2022-12-21 01:13: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复博藏唐朝铜鎏金行龙》,欢迎阅读!
鎏金,唐朝



观复博藏唐朝铜鎏金行龙



献给河神的小金龙---观复博藏唐朝铜鎏金行龙

这件铜鎏金行龙,龙共有四只,因作行走之状,故称为行龙,也称为走龙。它们长8.4厘米,宽4.3厘米,高4.5厘米。

行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常用于服饰、瓷器、刺绣和建筑装饰等处。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已知的早期龙形,是兴隆洼出土的猪首龙。马爷爷也讲过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就是华夏银行的那个标志。还有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龙与中华文化一直相伴同行。

说到龙,人们便会很容易联想到气势磅礴,神奇怪异的威武龙形,那是明清以后演变成的状态。唐代,龙形大都小巧玲珑,朴素而平实。比如,1970年在陕西西安市南郊发现的何家村窖藏,就出土了12件赤金走龙,与观复博物馆的这四件鎏金龙,从形态到大小都非常相似。

赤金龙,就是纯用黄金制作的龙。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n)子錾出龙身上的装饰。由于是手工制作,每条龙之间都不完全相同。体型如此之小,又不具有震慑力的小金龙是做什么用的呢?

据推测,这应该与道教有关。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江河,惯用的方式,祭山用,祭水则用。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铜器、玉器等,唐代已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礼仪。小金龙可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也算是敬献给河神的礼物吧。

到了宋代,龙被描绘成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九不像的神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4c4876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