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哲学浅析

2023-04-18 01: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德哲学浅析》,欢迎阅读!
孔德,浅析,哲学

孔德哲学浅析

人类智力的神学阶段

这是人类思维的初级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倾向于虚构一个万物的内在本性,然后归因于某种生命体的力量。人类热衷于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

人类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

这是人类思维的过渡阶段,人类乞求于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运用形而上学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力求在经验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在此阶段都是抽象概念构成。

人类智力的实证阶段

这是人类思维的最高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是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

社会学实证主义

孔德的“实证”有六种含义:现实的、有用的、确实的、精确的、积极的、相对的。它们对立于传统哲学的六种特性:空想的、无用的、虚假的、模糊的、消极的、绝对的。孔德认为,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主要依据自然规律去解释社会现象;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可实验性的知识;社会学只与“是什么”有关,而对“应该是什么”不感兴趣。

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社会内部的结构分析的学说,相当于解剖学那样将人类秩序作为不变的东西加以研究。孔德认为,人的本性有两种:利己心和利他心。社会之所以动乱,就在于利己心大于利他心。所以,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利己心等于利他心,社会才能够稳定。孔德首先从社会的基本元素即家庭着手,他否认个人是社会基本元素,社


会的美好前景来自家庭的和谐。人们在家庭中从利己的动机出发,其结果是既爱自己又爱家人,所以家庭是利己心与利他心相结合的地方。家庭关系由于体力、智力、个性的差异,本身就有顺从与被顺从,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若能延伸到社会,就可实现社会的和谐。在孔德看来,国家和政府在精神方面用宣传和教化的方式统治;在物质方面用军队和宪兵的手段统治。

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就是以实证主义动态考察人类社会的变迁史。孔德将人类历史看作人类智力发展史,社会发展就是社会秩序的发展。关于他的“三阶段”规律的论述,表明人类社会的变迁,实际上也取决于人类智力必然进步的这一规律。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么,生产力就会与在其中活动的生产关系即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种财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

神学阶段

大致中世纪之前,又称军事时代,家庭是主要的社会单位,人们崇拜神灵,其政治体系是君主专政,强调君权神授,维持社会秩序依军事类型的社会组织。这一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拜物教时期人类产生了家庭与氏族;多神教时期形成城邦国家和神权政治;基督教时期教会大量涌现,政教逐渐分离,手工作坊应运而生,农奴制解体,雇主与雇工分离,社会生活日益走向秩序化。

形而上学阶段

大致中世纪至工业革命,又称法制时代,人们用理性怀疑和批判一切,政治上追求“天赋人权”、“平等”之类的抽象原则,国家政体由君主制逐渐走向共和制,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居统治地位的是法学家,实业家后来逐渐成为社会精英,民族国家成为主要社会组织。

实证阶段

大致16世纪以来,又称工业时代。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成为知识根本的唯一来源,所以能够使人们的意见达到一致。工业在社会中的统治,取代了军事统治,这种转变意味着,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901aa5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