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一等奖教案】

2022-03-26 15:5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核舟记》【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
一等奖,教案

《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积累文言语汇;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体会本文空间说明顺序,学习说明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体会本文空间说明顺序,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了解作家作品,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是微雕艺术。微雕是把书法、绘画、雕刻融为一体的微观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走近作者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朗读课文 1、生字注音

器皿mǐn wǎng yí 轩敞xuān 箬篷ruò shǔ 八分有奇yòu jī 袒胸tǎn zhě qū 矫首jiǎo 峨冠é rán 石青糁之sǎn 虞山yǘ yí zhǐ 篆章zhuàn 椎髻zhuījì jí 壬戌秋日rén xū 2、朗读节奏

\ \ \ \ \ \

\ \ \ \ 3、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积累语汇

奇:奇妙。 曰:叫。 以:用。 径:直径 之:的。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势:样子。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 具:具有。 情:神情。态:姿态。 尝:曾经。 贻(yí):赠。余:我。

盖大苏泛赤壁云: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无意。 约:大约。 有(yòu)奇(jī):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高可二黍许:可:大约。许:上下。 轩敞:轩,高。敞:宽敞。 为:是。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作状,用箬篷。覆:覆盖。之:代词,代指“船舱”。

开:开设。启:打开。而:表修饰。相望:左右相对。焉:语气词。 之:代窗。 则:就。 徐:缓缓地。 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糁:涂染,名作动。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而:表并列,并且。 为:是。 阅:阅读,看。 语:说话。 现:露出。 比:靠近。 绝类:绝:极,非常。类:像。 矫:举。 (shǔ):相类似。 诎:同“屈”,弯曲。 而:表并列,并且。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可:可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横卧一楫:楫:船桨。 状:……的样子。 其:那。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衡:通“横”,与纵相对。 攀:扳。 视端容寂:视:目光。端:正。容:神情。寂:平静 夷:平。 题:题写。 曰:刻。 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钩画:笔画。了了:清楚明白。 墨:黑 用:刻着。 篆章:篆字图章。 丹:红色。 通:总。 为:刻。并:和。而:表转折。 计:计算。 曾(zēng)不盈寸:曾:尚,还。(见古文字典)盈:满。 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为:做,这里指雕刻。 之:代“核舟”。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2、学生口释,教师点拨订正。 3、翻译下面句子。(略) 4、学生口译,教师订正。 五、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复习文言语汇,合作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头释词(见课件) 2、翻译句子(见课件) 二、自主学习

1、本文的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核舟。大苏泛赤壁。 2、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总——分——总

第一部分(1)总: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25)分: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6)总: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3、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整体—部分。

主体部分:空间顺序 中间——两边——船背 (逻辑:主——次)


三、合作研读

第一部分: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第二部分:

1、如何具体说明奇巧的? 体积:长、高

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

船头: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 衣褶 ;念珠。 船尾:舟子的神情和姿态。

船背: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2、船头三人各有何不同表现?细致刻画有何作用? 这是王叔远根据史书记载创造出来的。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不同。主客鲜明,陶醉于画卷的美好意境中。这样既显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雕刻家在构思中融进了自己的艺术情趣及非凡的雕刻技巧。

3、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其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4、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第三部分:

1、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2、找出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技亦灵怪矣哉。作用:表示了对核舟技艺的高度赞叹,以此结束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四、课堂作业 《金牌练习册》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说明方法,总结全文,练习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见课件) 2、词类活用。(见课件)



二、说明方法

1、列数字: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2、作比较: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打比方: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4、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过“贻余核舟一”的例子,来证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五、独立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d67fe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