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近清明-古诗-赏析

2022-07-22 11: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湘春夜月·近清明-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春夜,古诗,赏析,清明

湘春夜月·近清明-古诗-赏析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注释】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确实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万树?词律??湘春夜月?这个词调,是黄孝迈的自度曲。其内容与调名切合 描绘湘水之滨的春夜月色 抒发楚乡旅宿〞时的伤春恨别的情绪。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 ,点出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 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魂〞所作的说明 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慨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格赋予了柳花,想对它低声倾诉自己的心事,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 ,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慨当时旅行在湘水之滨,单独投宿在旅舍时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写冷落,却偏用温存〞的字眼,再用谁与〞来作反诘,这种写法突现了一种炽烈追求的意愿。写到此处,已近过片,须得由伤春向恨别过渡,故而柔情别绪〞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当巧妙而颇具匠心的了。

这首词的下片更为精采。前几句,作者紧紧抓住湘春夜月〞的景色特点,将深沉的离愁别恨熔铸进去,造成了动人的艺术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前 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 这个境界是由众多形象构筑起来的一个整体,七宝楼台固不应拆碎,然而,倘求观察得细致,却无妨从局部着眼 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极度忧伤,是一个凝炼警策的句子,其造语那么显得老辣,与姜夔?暗香?词里的翠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语〞,山峰不会说话,而作者却好象认为它原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此刻无话可说罢了,以这种方式描摹环境的幽静,其艺术效果那么更为强烈。残照当门〞,意谓残月照在门前,门外唯见残月。残月象征离别,正是由于它的情调凄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常见的例子 ,已经足以说明用残月抒写离别之情的艺术表现力了。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惟是有〞,同义重叠,起着强调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声韵作为引出下文的铺垫,从而使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一句更富有诗意,显得更加突出。从翠玉楼〞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隐隐的波光,天空飘动着朵朵浮云,阵阵微风吹来,又将水天摇荡〞在一起了。然而这轻微的摇荡却不能打破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的静寂,正像蝉噪林逾静〞那样,反倒更增强了这种静寂之感 ;同时,在静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显得空灵深邃,它启迪着人


们对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几句,像上片点出伤春〞一样,又将恨别〞的题旨点明了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天〞是宇宙,梦〞是人生,天长梦短〞与吴文英在的春宽梦窄 ?莺啼序 ?〕构思相同,富有哲学意味 。如梦的人生既然短暂 ,离别的愁苦就更使人难耐,于是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急迫的希望尽快地重见桃根 〞。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相传为王献之所作,桃叶是他的妾名。后人经常用桃叶、桃根指代意中人。结句的这次第〞虽只是一个点〞,分量却是相当沉重的 。愁绪扰人,自然产生剪除的意愿,这也是人们的共同心理。然而这首词中,合理的意愿却是用否认方式、喟叹的口吻表达出来的,因为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ee4316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