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向老师取经

2022-12-18 14: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向老师取经》,欢迎阅读!
取经,语文教学,随笔,年级,老师



一年级语文教课漫笔 向老师取经



因为准备今年下半年教一年级,所以对高老师的低年级学段的教课要求听得特别认真。于是也就产生了一个小疑问,好



在会后跟高老师讨教, 总算理解了。 此刻就把他写在这里吧。 跟和我有同样迷惑的同事们分享吧。

高老师说此刻的各年段教课存在“低中高不分,高不可,低不就”的现象。低年级的阅读教课,只需修业生能正确、流畅地读通课文,有感情更好,识字是要点。在理解应



用方面, 定位在认识词句的意思, 拥有读懂浅易童话, 寓言,故事,掌握其思想感情和与人沟通的基本能力。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



因为听的时候没有认真思虑,于是在高老讲到文本解 读时,他举了好几个低年级的文章,如《雨点》 《秋游》《春笋》等,说老师们解读不到位,太浅易了。像《雨点》这首



小孩诗,字面意思浅易易懂,学生很简单理解,而此中包含的境界老师却没有解读出来。这里的“睡觉、漫步、奔跑、跳跃”实际上是表示着“雨点”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有着不一样的




情境,这类变化着的过程,教师是应当解读到的,也是应当指引学生读到的。于是我就在想,一年级的孩子有必需让他们知道吗?不是说只需他们能读通、读正确就行了吗?这样的讲读是否是拔高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讨教了高老师。 他说我们在教课时 “有度”,是指在孩子可以接受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去理解,明



白他们能理解达到的一个层次。像《雨点》这一课,字面的意思,孩子们都懂,那我们就需要指引孩子读到他们想想能读到的内容。或许说点拨出孩子们在心中已经模糊意识到的境界,让它在孩子们心中明确,清楚起来。不可以一味地求简单,也不可以一味地拨高。



也就是说全部的“有度”都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假如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帮他摘到,假如他们跳了几跳也摘不到,那我们也没有必需必定要他们理解。这就是老师的引领、点拨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0badb3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