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翻译赏析

2022-08-26 13:1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析,翻译,秦柱不,关情

古诗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翻译赏析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前言】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写新月而联想到人间情事,令人、物浑融,不粘不脱,自是上乘。上片以人拟物人手,摹画出新月的形貌,继而写月色不明,为下片作了铺垫。下片先述待月圆之心愿,说唯恐繁星灿烂而见不到新月,由此期待之情又转为红楼闺怨,新月不明则似是人间天上同愁了。落句绾合,凄清含婉,情致全出。全词咏物而不凝滞于物,亦月亦人,句句写新月,又句句写人情。境界凄迷朦胧,颇艺术魅力。 【注释】 ①朝中措:又称《芙蓉曲》《梅月圆》《照红梅》等,唐郑萦《开天传信记》 “有一美措,傲脱直人。此调有多种体格,均为双调。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八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下片第三、第五句押平声韵。 ②蜀弦二句: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 秦柱,犹秦弦。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柱,拨弦、架弦之码。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关情,动情。 ②已惜二句: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谓蝴蝶已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 ③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

1


陶醉。 微酲,微醉。 ④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⑤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翻译】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那外面是什么样的景致呢?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 “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 “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2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 “为谁亲系花铃? 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飘零殆尽.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小词亦景亦情,其情中景.景中情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192689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