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散文)

2022-03-27 00:5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沂蒙山(散文)》,欢迎阅读!
沂蒙山,散文

沂蒙山(散文)

厉彦林

沂蒙山,纵数八百里、横数八百里,从大海浴盆里横空出世,曾用甘洌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精良美式大炮。这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产生了诸多英雄儿女、英雄传说、英雄故事和英雄勋章。

沂蒙山,一般指沂山山系与蒙山山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临沂市境内。临沂历史悠久,古称琅琊、沂州,地貌类型多样,融合北国的粗犷阳刚与南国的柔曼风韵,北部是绵延的群山,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无际的平原。地方志中记载:“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辖区内较大山头800座,蒙山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沂山有“东泰山”之称,位居五镇之首。天宝山、文峰山、甲子山、银雀山、马陵山、蒙阴山、苍山、艾山等,都以独特的雄奇、胜迹、史事、人物、传说、物产闻名遐迩。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佳句。蒙山沂水养育了一代代淳朴憨厚、顽强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一曲《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区,风靡齐鲁大地,感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沂蒙山区的代名词。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亲切感人的歌词,对沂蒙山的敬仰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

沂蒙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繁衍着古老东夷民族一支优秀的分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纳蒙山之灵气,汲沂水之膏泽,在苦难中站立,在逆境中奋起,养育了许多优秀的后裔。蒙恬和孟良、焦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诸葛亮、刘勰、王羲之、颜真卿,短短几百年的时间,耸立起了四座奇异的文化高峰,可谓文韬武略、雄才大功。这里更是哺育和催生中国革命的摇篮,上演过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和革命故事,那许多情节催人泪下,肝肠寸断,让人感动、感叹、感激,敬佩、敬仰、敬畏。 “沂蒙山”,这个名称明确响亮地提出来,始于党中央、毛主席115师东进的指示:“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193812月,抗日斗争进入残酷的战略相持阶段,为领导晋、冀、鲁、豫等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相继在这里成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一步步发展壮大,立下赫赫战功,从而揭开了山东等华北地区抗日斗争的新纪元。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


这里留下工作战斗的足迹。沂蒙山根据地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抗日杀敌的坚固堡垒,素有“华东小延安”的美誉。毛主席曾经说过:“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抗战胜利后,山东抗日武装几乎全部开赴东北,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奠定解放战争的第一块基石。沂蒙山成为华东地区的指挥枢纽,为中央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产生了重要作用。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沂蒙山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每一座山头都燃起抗战的烽火,每一个村庄都举起抗战的旗帜,每个人都拿起抗战的武器。这片贫困闭塞的山地上,善良质朴、受剥削、受压迫的沂蒙百姓爱党、爱军队,“一粒米,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大仁、大义、大爱,属于沂蒙人民,属于组织和发动沂蒙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更属于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就是在抗战最困苦、最艰难的危急时刻,沂蒙人民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跟着共产党走》这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歌曲。诸葛亮和“红嫂”都因战争而名扬天下,时代相隔千年,成功的奥秘都是智慧与奉献。几位老将军肃立无名烈士墓前,携手高唱雄壮的抗日战歌,悼念战友,追溯腥风血雨的岁月,眼前跳动惨烈壮观的拼杀场面,张扬血性的硬度与温度。

这些年,山东省在临沂打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走进每个展馆,看一幕幕悲壮的场景,听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无不感到灵魂已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心灵被英雄的传奇事迹震撼与感动……“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胸膛滚烫,时常潸然泪下。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擦干血迹和泪水,在农耕文明的土地上,探寻着新的发展途径与方式;在追逐工业文明的新挑战里,寻找新的机遇与突破。有骨气、有血性、有志向的沂蒙人民不向命运屈服,艰苦奋斗,改造自然,重塑自己,涌现出新典型,谱写下新篇章。“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1955年至1957年期间,毛主席三次亲笔批示,定推广莒南县厉家寨村等三个基层单位的典型经验,指导建国初期的农村、农业工作。

曾几何时,拥有光荣历史的沂蒙山区与贫穷、落后、封闭紧紧连在了一起。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沂蒙大地的时候,沂蒙老区沐浴着党的好政策,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许多人


想象不到沂蒙山会发展这么快、变化这么大,其印象大都是道听途说或主观的类比推测,有的甚至对沂蒙山的发展变化心存疑虑。撤地建市的临沂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天辟地地大变革、大发展,人们无不惊叹,尤其那美轮美奂的临沂城夜景更让人惊奇。沂蒙山不仅走向富足,而且走向文明。临沂正变成时尚开放、美丽幸福的好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首次对全国294个城市进行幸福感调查,并评出十大幸福城市,临沂排名全国第二,幸福感指数山东第一。这个调查结果,似乎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可谓自然而然,当然必然。

沂蒙山,在山东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因为她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道梁,而是一个人文概念、一个区域概念、一种精气神,是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符号。“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地貌景观。沂蒙山区有“72崮群”,著名的就有孟良崮、抱犊崮、纪王崮等,每个崮都有一种高傲和昂扬的气节,就像沂蒙百姓一样,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风雨,总是面向蓝天和太阳,高昂着头颅,挺着脊梁。

沂蒙山,她是这片区域内大大小小所有山岭和山峰集体的姓名与荣誉;

沂蒙精神,产生和发展于沂蒙老区,但她属于山东、属于中华民族;沂蒙精神,孕育和诞生于战争年代,但她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内涵,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冒着严寒视察临沂,看望老党员和贫困群众,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沂蒙精神,她是千千万万沂蒙优秀儿女共同的灵魂称谓,共产党人党性和沂蒙人民善良人性的完美结晶,彰显着忠诚的本性和奉献的特质。

谒拜沂蒙山,捡拾一颗虔诚感恩的心,顿增无坚不摧的激情与力量!

喊一声我的沂蒙山,我泪流满面,眼前是父老乡亲和亲爹亲娘,信仰旗帜飘扬在心灵高地之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49787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