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百家姓》:湛姓

2022-08-13 18:1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宝典《百家姓》:湛姓》,欢迎阅读!
百家姓,国学,宝典,湛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湛姓





【姓氏源流】

湛(Zhà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起源于夏代早期。上古夏朝时,有个斟灌氏国,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诸侯国。其他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北四十里斟灌店。太康失国后,东夷族人寒浞又代羿称王。派遣浇率兵攻灭斟灌氏国。原斟灌氏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姓。子孙沿袭,传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百家姓》注: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

2、以地名命姓。相传,春秋时居住在湛(今河南省宝丰一带)的人,以地名为姓,称为湛氏。后代沿袭至今。湛,水名,源出河南宝丰县东南,东经叶县,至襄城县境,入于北汝河。 【迁徙分布】

湛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上古时期,有古国斟灌氏族,是大禹氏族的一支,建立斟灌氏古国(今山东省寿兴县东北),后来斟灌氏受到敌人攻击,国人逃亡,相约取“斟”和“灌”的各一半为自己族人的姓氏,这就是“湛”姓的由来。大禹是姒姓氏族,因此,湛姓起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这支姓氏已经流传四千多年,是渊源流长的一支姓氏。另有一说,古代有一个地方叫“湛”(今河南省宝丰一带),居住在那里的人以“湛”为姓。按,湛姓后来南迁,在豫章郡发展成望族,世称豫章望。路史谓:河阳轵只有湛水,傍有湛城。姓氏寻源谓:以地为氏。 【历史名人】


湛贲:宋长史茂之十二世孙。本家毗陵,后为宜春人。贞元中登第,尝以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后为毗陵守。

湛温:五代时间州人,仕闽。王延翰时为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延禀与延翰有隙,遣使来探虚实。延翰命温往饯,且鸩之。温惧争斗,道貌岸然经高安山西岭,饮鸩自毙。国人哀之,名其岭为祭酒岭。

湛然: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常州晋陵荆溪(今属江苏省宜兴)人。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甘泉都,学者称甘泉先生。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部尚书。湛若水是明代的学者,从陈宪章游,是陈白沙弟子中成就最著者。湛若水与诗人湛贲《题历山司徙右长史祖宅》诗句联。湛贲,宜春人,贞元中登进士,尝任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毗陵守。《全唐诗》录其诗三首。

【宗祠对联】

〖湛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认真斟酌百事顺; 适时灌溉万年丰。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嵌湛姓源流联。上联嵌“斟”字,下联嵌“灌”字,为湛氏发源地古斟灌氏国的嵌字联。 卷帘晓望云平槛; 下榻宵吟月半窗。

——湛贲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湛贲《别慧山书堂》诗句联。 司农筹裕国大计; 延宾具截发幽贤。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司农湛重的事典。下联典指东晋大臣陶侃母亲湛氏的事典。

-----------------------------------------------------------------

〖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廉介平实,西蜀; 仁慈长厚,留誉谯州。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永乐进士湛礼,字用和,钱塘人。授内江令,累迁知韶州府。在官以宽厚清白著称。下联典指隋代前在谯州(今安徽省全椒西北,又名南谯州)任职的湛姓州官湛某的德政事迹。 教子尚廉,浔阳却鲊; 激夫雪辱,彭伉坠驴。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陶侃母湛氏事典。下联典指唐·湛贲妻事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65609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