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本层次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23-09-15 16: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文学文本层次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欢迎阅读!
春暖花开,层次,文本,大海,理解

文学文本层次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学文本层次理论在中外文论史上均有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把“言、象、意”看做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西方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综合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从总体上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鲜明地体现了这三个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是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阻拒性三个特点。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具体的诗歌格式与诗歌的言语系统。

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言语是内指性


的,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等诗句违反了客观实际,但符合诗人所营造的“幸福”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处于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氛围中,因而它们是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

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语言蕴含了诗人丰富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该诗比普通言语更富有心理蕴含性。例如“大海”“春暖”“花开”等平常的字眼,已经在该诗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对于幸福的渴慕之情,是一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言语中蕴含了诗人寄予的厚望。

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语言具有阻拒性。读者会对文本之中一些具有“阻拒性”的语句产生疑惑,如“幸福的闪电”,这些“陌生化”的言语其实正是诗人渴望与大自然相处与共的体现,透过这些“阻拒性”的言语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的朴实以及流露出的远离尘嚣、祈望幸福和自由的真挚渴望。

2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言语构成的层面,还处于文学作品表层。读者在这种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即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诗中,海子对于“幸福的人”的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77e35b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