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2022-11-02 00: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欢迎阅读!
东吴,江南,进士,杜十四,杜晃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代: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同:渺) 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的时候正值春江水满,烟波浩渺。 日暮时分,孤舟一叶停泊在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注释

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之:去,到。

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为:一作 春江:一作江村。淼茫:即渺茫。 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创作背景

孟浩然友人杜晃要离开荆地到东吴,孟浩然为友人杜晃送行而写下此首送别诗。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水为乡描出江南特点,也有以水为家之意。语属宽解,情实至深。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淼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既有喜


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日暮征帆何处泊,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由景入情,抒发别绪。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可谓不胜歧路之泣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中四句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景象之中,使客观的景象染上浓重的主观感情的色彩。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d5f779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