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案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问题学生家庭服务”

2023-02-18 22: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个案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问题学生家庭服务”》,欢迎阅读!
家庭服务,社会工作,个案,实务,学生

浅谈个案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问题学生家庭服务”

学生群体是一个被广为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成长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问题学生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我们不得不给予特别的注意。另外,受到这学期讲授的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启发,我想就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个案社会工作实务的相关主题——问题学生家庭服务,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主题选取的原因

之所以我会对“问题学生家庭服务”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家庭作为人一生中最早参与,也是参与时间最长的群体,是人们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在给予人们生活能力的培养、感情的安抚、社会知识的灌输、社会规范的熏陶,为其以后的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家庭都发挥着其他群体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二,“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的问题”(郑委,2010,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的根源都在其家庭之中,因为一个温暖、亲密又健康的家庭,是能够有效预防“问题学生问题”的产生的(韩晓燕,2010。所以,我个人认为,学习研究社会工作实务就不得不涉及“问题学生家庭服务”这一主题。

二、问题学生与家庭的关系现状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使独生子女大量出现。这些变化使学生与家庭的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家庭结构变化,家庭互动不同以往;二是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家庭关系淡漠;三是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四是亲子交往中双向影响趋向日益突出(关颖,2000

三、问题学生的家庭需求分析

以往在讨论“问题学生家庭服务”时,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社工专业的学生是基于“问题”取向的,以此来将某些类型的学生定义为“问题学生”。这种取向容易导致一些如“不听话”就是“反叛”的主观臆断。而老师的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那就是一种更多地站在“问题学生”的角色位置上思考的视角,一种寻找和分析群体“需求”的视角。

对于问题学生家庭需求,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由于篇幅所限,我在此


不一一进行列举,只是综合这些看法,并结合冯老师的相关课程讲解,尝试性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全:温暖、关爱、联系和向外探索世界所需的安全感;第二,自主:建构自己意见、保有隐私、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以便最终独立;第三,规范:接受监督及参与规则制定,以便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四、问题学生家庭服务的目标

学生的具有发展性的本质特征(陆士桢,2008。所以,我们问题学生家庭服务的目标就应该定位在“最大限度地激发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注重强调这一群体自身的主动性,从而推动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建立,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地成长。

五、问题学生家庭服务的实务经验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哪一个群体的工作,都应该在内心建立起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即在强调“助人自助”的宗旨,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相关群体走上“自立、自助和自强”的人生道路。因此,问题学生家庭服务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坚信问题学生群体是具有改变的潜能的,在这里我想拿我的一些个案经验谈一谈。

那是2011年在广州市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问题学生部进行暑假实习的经验。在一次家庭探访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服务对象陈某,一名身材瘦长的17男生,喜欢抽烟、上网。经了解得知,陈某九岁时,父亲因工作事故过世。第二年,母亲就失业了,母子俩都享受低保。目前与母亲和奶奶共同生活,靠奶奶的退休工资贴补家用,以维持日常生活。作为家中独生子,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奶奶和母亲对其都非常溺爱。而由于奶奶年老体迈,母亲又整日沉迷于打牌,对陈某基本放任自流。案陈某不爱读书,在学校表现较差,初中还没毕业就退学在家。案主经常白天睡觉,晚上通宵呆在网吧打游戏

介入这个个案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服务对象的主要困难(不愿学习工作、与家庭关系不佳等)都可以依靠服务对象自身的努力来解决。同时,机构社工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与家庭的关系问题,在提供家庭服务的时候,尝试运用家庭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层次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萨提亚联合家庭治疗法”,通过营造合适的机会和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家庭内部进行新的学习,彼此积极进行互动,以促进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改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6c29e581c758f5f61f67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