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2023-03-10 15: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欢迎阅读!
举国体制,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何去何从?

湖北籍网球选手李娜200812月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签订了实验性的“单飞”协议,并于2011年和2014年两次获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个体户”李娜的成功让原本就饱受争议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愈发遭受非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门类少、基础差到现今的体育强国,事实印证了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但纵观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竞技体育都摒弃举全国之力的做法而充分采用类似校园体育、俱乐部制体育和职业联赛等市场化方式进行,同样累累硕果。竞技体育虽然功不可没,但新时期下,该体制实则到了改革阶段,“个体户”李娜的成功助推国人更加关注该体制的前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涵义应该是: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以整合、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为手段,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目标一致、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效率优先、利益兼顾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中国发展模式和历史演变的产物,举国体制在一定时期内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一是举国体制下组织领导体系强大的组织管理功能,能对社会体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二是举国体制下有着完善的训练网络体系。三是举国体制下纵横交织的竞技系统增添了体育事业的特有魅力。四是举国体制为体育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举国体制的实施,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突飞猛进,迅速跻身体育大国行列。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634个世界冠军,共开创及打破世界记录88次。依托于举国体制,我国在高水平的国际运动赛事上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获得了国际各国的认可和喝彩。在国内,振奋了民族精神,借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凝聚力和信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举国体制下体育资源的高度垄断,逐渐束缚了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业化、职业化发展过程,关于举国体制的质疑愈演愈烈。

1)政管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举国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几乎由政府全权包办,一旦行政体制僵化,政府行政干预未能适时退出,单纯依赖政策指令等指导方式,会导致体育事业与市场经济下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同时,行政干预和资源垄断必然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滋生腐败。国家体育总局及下属地方部门单位由于职能、价值取向、目标导向不同,也会存在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

2)财政负担重,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当前,中小学运动队、体校、国家队的竞技体育活动资金来源高度依赖计划手段和财政收入,体育系统内部人员全部列入国家编制,由国家财政供养,这些都产生了巨额花费。此外,体育系统业务活动被划归为社会活动,不实行经济核算,各级体育部门的行政经费和人员福利,运动员的训练经费以及体育设施建设经费依赖于财政拨款,这些都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使体育系统的发展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发展要求和资金不足矛盾突出。

3)金字塔的培养体系凸显人才资源问题。一方面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在以“唯金牌论”为特色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在晋升过程中被淘汰,且缺乏横向流动的路径,不利于各地训练优势的发挥,挫伤教练运动员积极性,造成人才浪费。另一方面,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缺乏教育造成退役后缺乏社会竞争力在社会上立足十分艰难。

4)资源配置严重错位。“举国体制”选择了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形成了培养少数专业精英的“非对等”体育模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国家体育总局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培养有望夺取国际赛事奖牌的种子选手和体育精英中去。大众体育资源被挤占,仅挫伤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是对普通民众利益的剥夺和伤害。此外,这种资源配置错位造成在体育项目结构上呈现“不完全”发展格局。优势项目潜力挖尽,几乎饱和,弱势项


目越来越弱。

目前而言,举国体制还存在发育空间,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暂不可取。因此不能拒绝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1)举国体制自产生起就承担着展示国力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利用极其有限的社会资源来发展体育事业,打破外来敌对势力的偏见,振奋民族精神,政府集中优势资源精心培养优秀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无可厚非。中国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打败了日本韩国铸就了我国体育在世界上稳固的地位,显而易见的要归功于我国举国体制的发展路径。时,更凸显了我国日益雄厚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

2)举国体制语境下的体育精神不断丰富、永不过时。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尤其是当国人在体育赛事中登上领奖台,“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感染着体育健儿和国人的心。

3)举国体制具有继续生长的生态环境。举国体制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发挥了明显的历史作用,至今依然有其存在的社会土壤。



思考题:

1.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是什么,其有哪些优势、成绩? 2. 当前社会背景下举国体制受到了哪些质疑?

3. 如何认识举国体制在当前环境下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7a233f04a1b0717ed5dd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