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茨菇汤汪曾祺

2022-12-31 13: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咸菜茨菇汤汪曾祺》,欢迎阅读!
汪曾祺,茨菇,咸菜

咸菜茨菇汤汪曾祺

引导语:欢迎大家一起学习汪曾祺的咸菜茨菇汤这篇散文,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与人生意义。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来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的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泊,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的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州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咸菜茨菇汤》阅读题目:

小题1:本文多次写到咸菜茨菇汤,同时借助咸菜茨菇汤写出了“我”对咸菜茨菇汤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2分) —— 离家多年也不想念 ——

小题2:文章第⑥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小题3:汪曾祺的语言,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所蕴涵的意思。4

1这东西有一种苦味。2

2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2 小题4: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小题5: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2

《咸菜茨菇汤》阅读答案:

小题1:情感变化是:小时候没有好感、在北京想念咸菜茨菇汤11分,共2 小题2:写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1分突出茨菇的难吃1分,同样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1分,共3

小题3:1“苦”:一方面指茨菇使人产生的味觉上的苦味1分,一方面指代家乡闹大水、粮食缺乏,大量吃茨菇的艰难日子。1分,共2

2“格”:一方面指味道,1分一方面指格调、内涵。1分共2

小题4:通过一系列动作1分写出了家乡的一种生活习俗,下文思念家乡埋伏笔;1“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半年的青菜虽充当了口粮,却也叫人倒了胃口,为情感的发展做铺垫。意思对即可。1分,共3

小题5:作者远离故土后,对故乡难舍的乡情,1分使得他在人生的暮年怀念儿时的咸菜茨菇汤。意思对即可。1分,共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9cbef8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