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与现代文学

2022-07-28 21:3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中国与现代文学》,欢迎阅读!
现代文学,中国,现代

课程名称:现代中国与现代文学

Modern China and Modern Literature

主讲教师:王彬彬、吴俊、黄发友、沈卫威 职称:教授 研究专长:中国现当代文学 所在院系: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文学 联系电邮:zhongxinnju@yahoo.com.cn 一、教师简介:

领衔教师:王彬彬

王彬彬教授解放军外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春提前进入同一专业博士学位攻读阶段。1992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后在南京大学任教。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已出版《在功利与唯美之间》、《鲁迅晚年情怀》、《为批评正名》、《城墙下的夜游者》、《给每日以生命》、《独白与驳诘》、《文坛三户》、《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往事何堪哀》、《一嘘三叹论文学》、《并未远去的背影》、《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主编)等著作多部。《鲁迅晚年情怀》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坛三户》获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文学评论奖;论文《鲁敏小说论》获“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特等奖。

团队成员:

吴俊教授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料和媒介研究。能够专业阅读和翻译英语、日语。主要学术论著有《鲁迅个性心理研究》、《文学流年》、《文学的变局》、《遮蔽与发现》等十余种,另有译作《东洋文论》,编著《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林琴南书话》等多种。获得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冯牧文学奖等教育部、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多种学术、文学奖项,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首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奖”。获得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评史》等多项省部级重大项目。

沈卫威教授19811988年在河南大学读书(本科、硕士生),1991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9月)。19917月—200112月任教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9411月晋升为教授。20006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21月到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五四时期文化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与人物(胡适、茅盾、吴宓)2、传记文学。著有《无地自由:胡适传》、《大


学之大》、《东北流亡文学史论》、《“学衡派”谱系》等著作多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多个奖项。

黄发有教授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连续破格晋升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研究和客家移民文化研究。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转摘60余篇次,中学时代以来发表散文、随笔、诗歌300余篇(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3),获得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科成果奖、第二届齐鲁文学奖、2005年度青年批评家、《当代作家评论》奖、《南方文坛》奖、《文艺争鸣》奖等奖项。

二、课程简介:

立足于中国现代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交叉地带,选择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作家或文学现象,在历史与文学的关联中,展现现代中国在思想、社会、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变革,并分析现代文学重要问题、文本内涵、文学价值,同时,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说。 三、课程目标:

在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视角下解说中国现代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或者说,从历史的角度解说文学,同时又从文学的角度解说历史,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文本与语言,以及阅读、鉴赏现代文学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通识修养。 四、教材及参考资源:

1.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2. 王彬彬:《往事何堪哀》 3. 沈卫威:《大学之大》

4. []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叶桐、顾杭译,三联

书店,2005年。

5. []舒衡哲:《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刘京建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 6. 黄发有:《边缘的活力》,吉林出版集团公司2009年版 五、教学方式: 专题性讲座。 六、教学大纲:

1. 王彬彬:“样板戏”的戏里戏外、蒋百里:天生文学家与天生兵学家;


2. 沈卫威: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如何进入大学、高行健创作的文学特性; 3. 吴俊: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性特征——以“文学国刊”〈人民文学〉为中心的研讨、新媒体写作的文学

史可能性——始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中国文学

4. 黄发有:影视文化与“文革”后中国小说、青年亚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d1c8a9ec3a87c24128c4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