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2022-09-27 17:1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平广记》,欢迎阅读!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273卷《杜牧》篇引《唐阙史》,记载了这首诗的本事大和末,杜牧自侍御史出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令牧间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余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怅然而吟诗。(此处诗为: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在杜牧的诗中,花即人,即青春美貌的少女。在诗中,诗人是用具象的花比女性,用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双关往日暗恋的少女已结婚生子,风姿不再。一种失落和怅惘,得到充分的表现和抒写。此诗之妙,仍是其字面意义和本义的高度对应及分合自如。



刘禹锡的《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即是此类代表作: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苕溪渔隐曰:"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上句之工,在一''字,下句之工,在一''字,若非此二字,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见中华书局版《宋诗话辑佚》下册) 王荆公编《百家诗选》,尝从宋次道借本,中间有"暝色赴春愁",次道改""字作""字,荆公复定为""字,以语次道曰:"若是''字,人谁不能道?"次道以为然。(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

古人一句诗称振绝者,如:"枯桑知天风",如:"海日生残夜",下此如:"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然未若谢客之"池塘生春草"也。少日读此不解,中岁以来始觉其妙,意在言外,神交物表,偶然得之,有天然之趣,所以可贵。(明·何孟春《馀冬诗话》卷下)

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如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字面亦词中直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宋·张炎《词源·字面》

老杜诗:"花蕊上蜂须。"妙在""字。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妙在""字。韦苏州诗:"微雨暗深林。"更妙在""字。欧阳永叔词:"绿杨楼外出秋千。"妙在""字。(明·何孟春《馀冬诗话》卷下)

歌行有三难:起调一也,转节二也,收结三也。惟收为犹难。如作平调,舒徐绵丽者,结须为雅词,勿使不足,令有一唱三叹意。奔腾汹涌,驱突而来者,须一截便住,勿留有余。中作奇语,俊夺人魄者,须令上下脉相顾,一起一伏,一顿一挫,有力无迹,方成篇法。此是秘密大藏印可之妙。(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孟浩然诗句:孟集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字,有拟补者,或作"",或作"",或作"",或"",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字,乃知其妙。(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

下字响则调高,知响而不知蕴藉则浮。下字静则句古,知静而不知萧疏则哑。下字轻则体秀,知轻而不知深透则肤。下


字实则格老,知实而不知圆活则板。(明·费经虞《雅论·琐语》

诗贵活句,贱死句。(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古人有一字之师,昔人谓如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百倍精彩。 张桔轩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曰:"佳则佳矣,而 有未安。既曰'一树',乌得为'何处'?不如改'一树''几点',边觉飞动。"又虞道 园尝以诗诣赵松雪,有"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櫜"之句。赵曰:"美则 美矣,若改'''''''',则尤美。"又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 来听景阳钟。"道园见之曰:"诗信佳矣,但有一字不稳,''''字义同,盍改 ''''"古人论诗,一字不苟如此。

——(清·顾嗣立《寒厅诗话》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扫尽粗豪见灵活,唐堂真比稼堂工。

(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潘稼堂·



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侍御诗清雅,工于形似。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吟之未终,皎然再目。(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见《唐人选唐诗(十种)

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启行之辞,逆谋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 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若辞失其朋,则羁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 寓而不安。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 致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夫饰言者为文,编文者为句;句积而章立,章积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之 言备矣。古者行人出境,以词令为宗;大夫应对,以言文为主。况乎列以章句, 刊之竹帛,安可不励精雕饰,传诸讽诵者哉?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

诗有三般句:有自然句,有容易句,有苦求句。命题属意,如有神助,归于自然。命题率易,遂成一章,归于容易。命题用意,求之不得,归于苦求。(唐·白居易《金针诗格》

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或云"",或云"",或云"",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形似之语,盖出于诗人之赋,"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是也;激昂之语,盖出于诗人之兴,"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也。[人形似之语,如镜取形,灯取影(也。故老杜所题诗,往往亲到其处,益知其工)。激昂之言,孟子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初不可形迹考,然后此乃见一时之意)。余游武侯庙,然后知]《古柏诗》所谓"柯如青铜根如石",信然,决不可改。此乃形似之语。"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此激昂之语,不如此则不见柏之大也。文章(固多端),警策往往在此两体[](宋·范温《潜溪诗眼》,见中华书局版《宋诗话辑佚》


下册) 潘邠老言:"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来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园菏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予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宋·吕本中《童蒙诗训》,见中华书局版《宋诗话辑佚》下册)

韩愈之妙在用叠句,如"黄帘绿幕朱户闲"是一句能叠三物,如"洗妆拭面著宫帔,白咽红颊长眉青"是两句叠六物。惟其叠多,故事实而与语健。又诸诗《石鼓歌》最工,而叠语亦多,"雨淋日炙野火烧,鸾翔凤翥众仙下,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韵韵皆叠,句句之中,少者两物,多者三物,乃至四物,几乎皆是一律。惟其叠语,故句健,是以为好诗也。(宋·吴沆《环溪诗话》

陵阳论下字之法:仆尝请益曰:"下字之法当如何"?公曰:"正如弈棋,三百六十路都有好着,顾临时如何耳。"仆复请曰:"有二字同意,而用此字则稳,用彼字则不稳,岂牵于平仄声律乎?"公曰:"固有二字一意,而声且同,可用此而不可用彼者。《选》诗云'庭皋木叶下''云中辨江树'。还可作'庭皋树叶下''云中辨烟木'。至此,唯可默晓,未易言传耳。"《室中语》(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

旬锻月炼:唐人虽小诗,必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信非虚言。小说崔护《题城南诗》,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其意未完,语未工,改第三句云:"人面秪今何处在?"盖唐人工诗,大率如此。虽有两""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笔谈》(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八)

或曰:"所谓诗法少用语助字,多则为儒者诗而非诗人诗也,此说如何?"先生曰:"《国风》曰:'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大雅》曰:'一者直来,俾我只也';与《庚歌》之""字,《卿云歌》之''字相似。李太白有云:'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少陵有云:'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昌黎有云:'忽忽乎不知予生之为乐也',率皆如此。大抵诗者所以道情性,随所欲言无不可者,若以此为拘忌,不其固哉!"(元·傅若金《诗法正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889d8a856a561253d36f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