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林清玄《清凉菩提》心得

2022-04-13 08:0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林清玄《清凉菩提》心得》,欢迎阅读!
林清玄,菩提,清凉,柔软,力量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读林清玄《清凉菩提》

林深而恬静,清明而彻悟,玄妙而生灵,为林清玄。

——题记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在这无人打扰的美妙时刻,翻开一本书,把思想沉浸其中,静静的享受着文字的玄妙,慢慢的与作者柔软的思想融为一体,是多么的恬静而又惬意。

对我来说,林清玄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去思考,去领悟,去实践,去融会贯通,最后,把他那历经磨难却变得柔软的心灵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希望,我的文字,能给这热恼的人间,带来一丝清凉。”这是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中对自己文章的寄语,也是他对这嘈杂、拥挤、充满压力的世界的一丝期望:清凉一点,轻松一点吧。

读林清玄的文章很久了,但是以前我始终读不懂。总感觉,我迷茫的心灵和他彻悟的文字之间,总是隔着一扇门,明明门缝中已经透出一丝光亮,但怎么也见不到门后的明灯。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他的一本名为《清凉菩提》的著作。在他那一向深邃的字里行间中,我寻到了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一颗柔软、慈悲而又清凉的心。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希望它能够成为使我拥有柔软心的引路人。

回到家,我立刻就沉浸在他的字里行间中——不仅仅是目光,更是心灵。 在他笔下那村妇源源不断的絮叨声中,我发现,柔软心是最坚强的;在他文章里僧侣那伴随香烟缓缓上升的诵经声里,我悟到,慈悲心是最刚正的;在他字里行间穿插着的他父亲的琐事里,我明白,清凉心是最热情的。

原来,这般看似所谓遥不可及的品格,就在我们身边。

懂得了这般道理,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我身边的一切。

原来,门前柿子树虽细小但却百般风吹雨打而不倒,不是因为它的刚硬,而是因为它的柔软——狂风暴雨向它袭来,它不是与其硬拼,而是弯腰躲过。法官能严惩犯人,不是缘于强硬,而是在刚正中有一份对人民的慈悲。平淡的诗人能广交朋友,不是因为似火热情,而是因为他能在火热的人群中,给人一份清凉的绿洲。

回想一下自己,顿时觉得心里充满了愧疚。 我要是能早点懂得这番道理该多好啊!

我要是能早点拥有这样的心境,那生活中,会免去多少争斗、吵闹和不安!

从遐想中回到现实,我再次步入了林清玄那深邃的文字里。

林清玄的文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明明清明的好像一片虚无,可是又有几分佛家诵经悟道似的玄妙,宛若他十分欣赏的《释迦摩尼经》一般,丑恶共存,水火兼容。而不像现在的网络写手一样,说黑便容不得白,说冷就不容忍热,这是一种变态的极端。他的这种心态,在我看来,是一种对文字,对文化,对心灵的彻悟。

我的思想,在这时又一次步入了别处。我想到了余秋雨,想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种浓烈的彻悟。我明白了林语堂,明白了为什么他的《苏东坡


传》会被称作“二十世纪中国传记文学之经典”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描写,不仅限于他的传奇人生,他的豪放文采,更是倾笔墨于他的日常琐事,他的小小窘态,丑恶共存,水火兼容。我甚至想到了威廉·梵高,想起他那看似杂乱浓烈仅仅是颜色胡乱堆积的《向日葵》中所蕴含的繁复幽深的内涵,那是梵高对生命的彻悟。

终于,书翻到了最后一页,目光掠过最后一篇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却停在了最后的那个句号上,久久不忍离开。

缓缓的闭上眼,让目光摆脱书页,思想离开字句,心灵慢慢回味着刚才的美好。

从今以后,我会以柔软的心灵,应对强硬的批评。我会以慈悲的心态,对待自己和需要我帮助的人。我会以清凉的为人,努力让我身边的人感受到一丝清凉。我更要以一种不断融会贯通的姿态,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

也许,我的这次转变,会迎来许多不解和怀疑的目光。 也许我将会横眉冷对千夫指。

不会有这么多“但是”的,只要对顺境和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身边一切可包容之事,就够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含蓄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最后,用《星月菩提》自序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我们受伤的时候甚至可以包容我们的伤口。

愿众生安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bec4fd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