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附答案

2022-09-20 06: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附答案》,欢迎阅读!
四首,唐诗,赏析,答案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 代着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 的心情。 3.首联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请从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7.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8.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9.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字,试比较这两个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

11.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2.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4.下列各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 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5.“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6.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7.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9.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

2.《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 作者 的感情。(2分)

3.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4.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3分)

7.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参考答案

一、

1.唐,王绩;2.孤独抑郁 3. 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 希望


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4.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5.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6.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答对手法2分,分析2分)

7.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二、

1. C2.B3.岳阳楼、滕王阁;4.寂寞、惆怅

5.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7.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8.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9.第一个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三、

1诗人自己

(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4. D

5.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6.“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7.燕然

8.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9.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 10.示例-“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戚。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示例二:“孤烟” 显示在无边的荒莫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2分)

11.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四、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3.叙事;思乡;4.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5.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6.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答出大意即可)3分) 7.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0a89a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